民间五祖二师是哪位
南五祖编辑
**真人张伯端
真人姓张名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诚),号“**山人”,故后世又称之为张**。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因株连被充军于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陆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二年(10**年)遇刘梅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熙宁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扬道教、佛教、儒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问倾到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连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常说:“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调和道佛认为“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又谓:“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道积德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释曰:“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陆公薨于成都后,伯端转陟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思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刘奉真遇伯端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徽宗政和(1111-1118年)中,伯端一日通报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窖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其后寄书黄公素,言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书中说:伯端自称从前与黄公素都是紫微天宫中的神仙,号九皇真人。因犯棱勘劫运书籍而误,于是被贬谪人间,现在垣中耀眼的只有六颗星,隐晦光明的有三颗星,他们是用成、冕仲及维扬于先生,用成为**真人,冕仲日紫元,于公曰紫华,三星神一同被贬官职,现均已复职于漕都。今用成又复仙品,独冕仲身化宦梅,本应为人十世,而只九世,终使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溺异趣,无升迁之期,于是**力斜仙契,力欲推拔,指点迷律,而黄公素竟不台而殁,只有自号紫元翁而罢了。九皇不载于天宫,即微星也。伯端在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白龙洞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神仙传》云:“**自王屋九年功毕复返天台,于江陵遇董凝阳,知亦受道于刘师。及相访于太华,得遇梅蟾,同拜钟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校勘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真人,汝南黄仲尚书为紫元真人,维扬于敬伯为紫华真人,今子与于,及一时被遣官吏皆复归清都,性冕仲沉沦宦海,子可往使觉晤,庶几返原。
《历代神仙通鉴》云:张伯端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于己酉年(994年)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博,传金丹**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之汉中**洞,丹成连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
《铸鼎余闻》卷一引方景濂《康熙台州府志》云: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
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趣。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戍。
《天台山志》载:张伯端,天台人,尝入蓉遇刘真人刘海蟾,得金丹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尽言其平生好学,年九十九坐化于天台山。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参同契》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南宗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真人”。
杏林翠玄真人石泰
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济人,不惜酬谢,性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还元篇》(亦称《还源篇》)行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凤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众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俱告之。杏林道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传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
**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与火,定里见丹成。
强调“只寻身内**,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
石豪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薛式
薛式(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薛道光原是僧人,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本参禅了得,为禅门所首肯。后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他临化去前作偈曰:“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据《陕西通志》载: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冬,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后至京师,弃佛入道。以金丹导养术着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
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传世。阐发南宗内丹思想。
陈楠
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
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传人,“南五祖”之四。
陈楠常以泥土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不灵验。时人称为“陈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箓驱鬼降魔,济人利物。
陈楠平日衣裳褴褛,尘垢遍身,终**醉,吟诗歌咏,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诗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
按《混元列仙图》陈楠传道有鞠九思、沙道彰(沙蛰虚)、白玉蟾、黄天谷四人。南宗自陈楠起,门徒始众,至其门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才形成较具规模的社团。
陈楠的内丹承前启后,强调练功者必须采先天真铅为**,按炼精、炼气的过程循序渐进,重以气为本,所谓“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曰无为而通灵”。他将内丹分为上中下三品:
下品:“地仙之道”者,“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想升降为运用”,这是指《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等所记述的钟吕传统丹法。
中品:“水仙之道”者,以神、气为铅汞,他在《紫庭经》中所记述的,当属此类。
上品:“天仙之道”者,“以精神魂魄意为**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以定为水,以慧为火”,“以念头起处为玄牝,......以打破虚空为了当”(白玉蟾《修仙辩惑论》,任继愈主编《**道教史》引《修真十书》卷四)。陈楠认为此种丹法看起来虽然“与禅法稍同”,但实际上比禅门的“终日谈演问答”“长年枯兀昏坐”为优。
陈楠继承南宗传统,秉承“大隐混俗”,不倡出家,所谓“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异耳。鱼欲异群鱼,舍水登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禽。”(留长元《海琼问道集.序》)陈楠明确主张“独身清修”,反对房中御女术。由于陈楠得到黎姆山神人所传授的“设坛关请雷神驱妖除魔的雷神秘书”——景霄大雷琅书,陈楠兼修雷法,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合而为一,称内丹炼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召风雨。
南宗自陈楠开始,亦就兼传雷法。从此南宗内丹与雷法并传,为南宗最终形成有广大信徒的教派奠定了基础。著有《翠虚篇》、《翠虚妙悟全集》、《罗浮翠虚吟》等。
白玉蟾
白玉蟾(公元1194-?),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亡命至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理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
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的《无极图说》,就是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而撰写的,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上清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理学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2北五祖编辑
东华帝君王玄甫
王玄甫(参见东王公条),道经中称之为“少阳帝君”。《金莲正宗记》称其为太上之传人(太上 金母 白云 帝君),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为北五祖之第一祖,又称之为汉代人,生而奇表,幼具玄风,白云上真喜而爱之,携入山中,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授之。后传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说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里皆不详。得太上之道后隐修于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于五台山紫府洞天,故称“紫府少阳帝君”;后显灵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叙述就比较详细,帝君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有诞辰日、成道日、籍贯、修炼思想等,文曰:“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梅(今江苏连云港西部)人,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阵世,十月十六上升。后传道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也。有诗一章载《棍成集》,其诗曰: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离柯下,白云堆里故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
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
综上所述,东华帝君一般认为得道为仙是经过由人而神的过程,即先人后神的过程。但也有生而为仙者,据杜光庭《仙传抬遗》载:“帝君盖青阳之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于老君,所谓王仙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可见唐以后,东华帝君的地位十分显赫。
元世祖至元六年(12**年)正月,诏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正阳帝君钟离权
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参见八仙条),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一云燕台(今北京)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终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后又隐于晋州羊角山,与世隔绝,束发为双譬,采槲叶为衣,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道成,天真喝号太极 太宫真人。神游人间,变化无常,世人往往遇之,有诗颂曰:
生我之门死我声,几个惺惺几十误;
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自人做。
作《破迷证道歌》、《灵宝毕法》行于世。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遇东华帝君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即为其故居。
《白云仙表》称正阳帝君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后汉末年皆据要律,有功于国。师少工文学,尤善草圣,身长八尺七寸。仕至佐谏议大夫,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谪为南康知军,汉亡复仕于晋,与偏将军周处领兵,失利逃于乱山,得遇东华帝君,遂弃俗入道。
《宣和书谱》卷十九云:“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钟离权著《破迷证道歌》,认为修道应以先天一炁为本,“一炁循环无阻碍,散在万物与人身。”只有金木合交,铅汞交结,**合欢,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真,则金就丹成。这样就能产生仙胎,炼成纯阳之体,“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物、采取、火候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纯阳帝君吕洞宾
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参见八仙条)。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唐德宗贞元丙子年(796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幻登仕途,屡考不第。后游沣水之上而遇正阳子,历经“十试”后,始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遂入道,得金丹太乙之功于正阳子,后隐庐山修成仙道。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时有诗曰:
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服了还同天地齐。
曾在邯郸逆旋,授于卢生一枕,又于东邻沈氏家赋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迹正籍野史中不可胜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称其生于唐贞元丙子年(796年),咸通三年(862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于长安酒肆(今西安东关八仙宫门前)遇钟离权,经十试皆无所折,连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金丹秘文。其潜心修炼,百余岁而童颜,故《宋史·陈持传》曰:“步履轻疾,倾到数百里。”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曾祖讳延之,终浙东廉使。祖讳渭,终礼部恃郎。父讳让,为太子右庶子,迁海州刺史。母王氏夫人,于贞观丙午年(646年)四月十四巳时,天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入怀而生。取名绍先,有黑子于左眉角。大如箭头,后变赤色,周岁即能诵读。五岁时,诸子之经无不皆通,二十岁时,娶刘棱尉之女为妻,但终不肯近之。既长,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
纯佑帝君刘海蟾
帝君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相传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月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华山与终南山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
醉骑自驴来,倒提铜尾柄。
引具碧眼奴,担十独胡瘿。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
不读黄庭经,岂烧**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
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吴牛卖十角,溪目耕半顷。
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
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
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
辅极帝君王重阳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
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宋代道士。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岁,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真人张伯端
真人姓张名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诚),号“**山人”,故后世又称之为张**。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因株连被充军于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陆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二年(10**年)遇刘梅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熙宁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扬道教、佛教、儒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问倾到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连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常说:“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调和道佛认为“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又谓:“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道积德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释曰:“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陆公薨于成都后,伯端转陟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思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刘奉真遇伯端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徽宗政和(1111-1118年)中,伯端一日通报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窖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其后寄书黄公素,言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书中说:伯端自称从前与黄公素都是紫微天宫中的神仙,号九皇真人。因犯棱勘劫运书籍而误,于是被贬谪人间,现在垣中耀眼的只有六颗星,隐晦光明的有三颗星,他们是用成、冕仲及维扬于先生,用成为**真人,冕仲日紫元,于公曰紫华,三星神一同被贬官职,现均已复职于漕都。今用成又复仙品,独冕仲身化宦梅,本应为人十世,而只九世,终使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溺异趣,无升迁之期,于是**力斜仙契,力欲推拔,指点迷律,而黄公素竟不台而殁,只有自号紫元翁而罢了。九皇不载于天宫,即微星也。伯端在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白龙洞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神仙传》云:“**自王屋九年功毕复返天台,于江陵遇董凝阳,知亦受道于刘师。及相访于太华,得遇梅蟾,同拜钟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校勘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真人,汝南黄仲尚书为紫元真人,维扬于敬伯为紫华真人,今子与于,及一时被遣官吏皆复归清都,性冕仲沉沦宦海,子可往使觉晤,庶几返原。
《历代神仙通鉴》云:张伯端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于己酉年(994年)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博,传金丹**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之汉中**洞,丹成连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
《铸鼎余闻》卷一引方景濂《康熙台州府志》云: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
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趣。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戍。
《天台山志》载:张伯端,天台人,尝入蓉遇刘真人刘海蟾,得金丹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尽言其平生好学,年九十九坐化于天台山。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参同契》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南宗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真人”。
杏林翠玄真人石泰
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济人,不惜酬谢,性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还元篇》(亦称《还源篇》)行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凤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众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俱告之。杏林道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传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
**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与火,定里见丹成。
强调“只寻身内**,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
石豪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薛式
薛式(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薛道光原是僧人,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本参禅了得,为禅门所首肯。后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他临化去前作偈曰:“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据《陕西通志》载: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冬,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后至京师,弃佛入道。以金丹导养术着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
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传世。阐发南宗内丹思想。
陈楠
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
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传人,“南五祖”之四。
陈楠常以泥土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不灵验。时人称为“陈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箓驱鬼降魔,济人利物。
陈楠平日衣裳褴褛,尘垢遍身,终**醉,吟诗歌咏,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诗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
按《混元列仙图》陈楠传道有鞠九思、沙道彰(沙蛰虚)、白玉蟾、黄天谷四人。南宗自陈楠起,门徒始众,至其门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才形成较具规模的社团。
陈楠的内丹承前启后,强调练功者必须采先天真铅为**,按炼精、炼气的过程循序渐进,重以气为本,所谓“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曰无为而通灵”。他将内丹分为上中下三品:
下品:“地仙之道”者,“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想升降为运用”,这是指《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等所记述的钟吕传统丹法。
中品:“水仙之道”者,以神、气为铅汞,他在《紫庭经》中所记述的,当属此类。
上品:“天仙之道”者,“以精神魂魄意为**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以定为水,以慧为火”,“以念头起处为玄牝,......以打破虚空为了当”(白玉蟾《修仙辩惑论》,任继愈主编《**道教史》引《修真十书》卷四)。陈楠认为此种丹法看起来虽然“与禅法稍同”,但实际上比禅门的“终日谈演问答”“长年枯兀昏坐”为优。
陈楠继承南宗传统,秉承“大隐混俗”,不倡出家,所谓“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异耳。鱼欲异群鱼,舍水登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禽。”(留长元《海琼问道集.序》)陈楠明确主张“独身清修”,反对房中御女术。由于陈楠得到黎姆山神人所传授的“设坛关请雷神驱妖除魔的雷神秘书”——景霄大雷琅书,陈楠兼修雷法,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合而为一,称内丹炼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召风雨。
南宗自陈楠开始,亦就兼传雷法。从此南宗内丹与雷法并传,为南宗最终形成有广大信徒的教派奠定了基础。著有《翠虚篇》、《翠虚妙悟全集》、《罗浮翠虚吟》等。
白玉蟾
白玉蟾(公元1194-?),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亡命至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208-1224),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理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白玉蟾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
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的《无极图说》,就是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而撰写的,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上清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理学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2北五祖编辑
东华帝君王玄甫
王玄甫(参见东王公条),道经中称之为“少阳帝君”。《金莲正宗记》称其为太上之传人(太上 金母 白云 帝君),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为北五祖之第一祖,又称之为汉代人,生而奇表,幼具玄风,白云上真喜而爱之,携入山中,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授之。后传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说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里皆不详。得太上之道后隐修于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于五台山紫府洞天,故称“紫府少阳帝君”;后显灵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叙述就比较详细,帝君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有诞辰日、成道日、籍贯、修炼思想等,文曰:“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梅(今江苏连云港西部)人,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阵世,十月十六上升。后传道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也。有诗一章载《棍成集》,其诗曰: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离柯下,白云堆里故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
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
综上所述,东华帝君一般认为得道为仙是经过由人而神的过程,即先人后神的过程。但也有生而为仙者,据杜光庭《仙传抬遗》载:“帝君盖青阳之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于老君,所谓王仙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可见唐以后,东华帝君的地位十分显赫。
元世祖至元六年(12**年)正月,诏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正阳帝君钟离权
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参见八仙条),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一云燕台(今北京)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终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后又隐于晋州羊角山,与世隔绝,束发为双譬,采槲叶为衣,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道成,天真喝号太极 太宫真人。神游人间,变化无常,世人往往遇之,有诗颂曰:
生我之门死我声,几个惺惺几十误;
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自人做。
作《破迷证道歌》、《灵宝毕法》行于世。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遇东华帝君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即为其故居。
《白云仙表》称正阳帝君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后汉末年皆据要律,有功于国。师少工文学,尤善草圣,身长八尺七寸。仕至佐谏议大夫,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谪为南康知军,汉亡复仕于晋,与偏将军周处领兵,失利逃于乱山,得遇东华帝君,遂弃俗入道。
《宣和书谱》卷十九云:“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钟离权著《破迷证道歌》,认为修道应以先天一炁为本,“一炁循环无阻碍,散在万物与人身。”只有金木合交,铅汞交结,**合欢,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真,则金就丹成。这样就能产生仙胎,炼成纯阳之体,“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物、采取、火候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纯阳帝君吕洞宾
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参见八仙条)。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唐德宗贞元丙子年(796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幻登仕途,屡考不第。后游沣水之上而遇正阳子,历经“十试”后,始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遂入道,得金丹太乙之功于正阳子,后隐庐山修成仙道。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时有诗曰:
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服了还同天地齐。
曾在邯郸逆旋,授于卢生一枕,又于东邻沈氏家赋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迹正籍野史中不可胜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称其生于唐贞元丙子年(796年),咸通三年(862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于长安酒肆(今西安东关八仙宫门前)遇钟离权,经十试皆无所折,连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金丹秘文。其潜心修炼,百余岁而童颜,故《宋史·陈持传》曰:“步履轻疾,倾到数百里。”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曾祖讳延之,终浙东廉使。祖讳渭,终礼部恃郎。父讳让,为太子右庶子,迁海州刺史。母王氏夫人,于贞观丙午年(646年)四月十四巳时,天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入怀而生。取名绍先,有黑子于左眉角。大如箭头,后变赤色,周岁即能诵读。五岁时,诸子之经无不皆通,二十岁时,娶刘棱尉之女为妻,但终不肯近之。既长,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
纯佑帝君刘海蟾
帝君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相传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月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华山与终南山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
醉骑自驴来,倒提铜尾柄。
引具碧眼奴,担十独胡瘿。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
不读黄庭经,岂烧**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
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吴牛卖十角,溪目耕半顷。
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
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
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
辅极帝君王重阳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
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宋代道士。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岁,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佚名
2024-11-15 10:39:16
类似问题(10)
-
佚名2024-11-15 00:02:45
问4大风水祖师是哪几位?
答风水的祖师〈郭、杨、增、赖、〉你问这干啥。
-
佚名2024-11-15 09:00:57
问赣南四大堪舆祖师是哪几位
答后人尊称----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赣南四大祖师。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
-
佚名2024-11-15 01:41:25
问**民间地理祖师第一代是谁
答杨公,杨筠松,好救贫。杨公风水创立者。唐代国师,掌管灵台地理之事。唐僖宗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赣州四大风水祖师是哪四位?
答准确的说是杨筠松当年在唐朝安史之乱时趁乱把李氏皇家秘传的风水阴阳秘极趁乱偷走,从此离开皇宫,收徒在贑南一带付近云游,在民间深得信民的拥护,他是以塟好自已的祖宗,...
-
佚名2024-11-15 08:00:00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房山赵林师傅,师从一位民间祖传的一位精通六爻风水的算命先生。在他那里算过不知现在怎样联系
答有的,百度贴吧,指迷居士算命吧就有详细讲解,起名,风水,算命全免费,预测如神。欢迎前往交流学习跟求测。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十二生肖哪五位生来定是土豪
答牛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民间阴阳先生的祖师爷是?求答谢谢
答这个并没有具体的说法,但是阴阳先生的起源和道教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寻龙点穴容易学吗?民间哪里有明师?
答不容易学吧,天机之门李道长寻龙点穴有实力,就是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徒弟,收了也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真心教你。
-
佚名2024-11-15 08:00:00
问民间习俗有哪些?
答
风水
起名
网名
- 1 幽字网名
- 2 老公出轨了网名
- 3 网名柠栀对应的
- 4 好听的小清新网名女生
- 5 带哥字三个字的网名
- 6 萝莉网名二个字
- 7 qq网名进财
- 8 女生昵称简短唯美带符号
- 9 带纤的可以做QQ昵称的四字成语
- 10 男士淘宝号昵称大全2015
说说
- 1 陌陌个性签名
- 2 林雨薇个性签名
- 3 微信文章签名是什么
- 4 形容大气的说说
- 5 请说说郭永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提升工资对朋友说说
- 7 关于亲人离去的说说
- 8 形容见了好几年不见的朋友说说
- 9 渴望世间无忧愁说说
- 10 人生残酷生活不易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