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书法的发展历程

**书法的历史和**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
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书法的深厚传统。**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先秦

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一般认为**书法的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汉字的起源时期。原始汉字的面貌和形成时期没有确切的证据被发现,而目前发现的汉字最早的成熟形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保留有部分象形文字色彩的汉字形态,从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万片的甲骨出土。甲骨文开始成为人们艺术欣赏的对象,并从这些甲骨上发现了**书法的元素:汉字书写的结体、布局等等。

商、周两个朝代,青铜器得到普遍地使用。一些青铜器上还铭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金文。由于铭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大多是钟和鼎,金文也称为钟鼎文。这些铭刻于钟鼎上的文字,大多是记述当时天子、诸王侯、贵族的祭祀典礼、狩猎、征战、诏命、封赐等****和社会生活。

一般认为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主要汉字形态,较早期的金文保存了很多和甲骨文风格相近的特点,后来则渐渐拉开距离,越来越具有独立的风格特征。也有人认为金文有自身独立的起源,而且它起源的时代甚至比甲骨文更早,只是由于周朝人“事鬼敬事而远之”(《礼记·表记》),主要用来占问鬼神的甲骨文不像商朝那样受到重视,所以导致了甲骨文的衰落和金文的盛行。

西周是金文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金文风格厚重雄浑、典雅壮丽,代表作品有《毛公鼎》、《大盂鼎》和《散氏盘》。其中《毛公鼎》对后世的书法家影响很大,清朝书法家李瑞清甚至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这句话说明《毛公鼎》被认为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

周朝末期,在石鼓、碑石、摩崖等石制物体上铭刻文字开始出现,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表现出了某些和金文不同的特点,但是金文和石刻文字都被归入“大篆”的范围。现存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和木牍开始广泛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由于简牍的廉价,文字从此才可能开始被一般的平民所掌握。文字学习和书写的主要群体,才可能开始由掌握专门技能的人变为一般的平民。而**书法也开始有了比较广泛的生活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的**在**上是一个**的时期,在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各诸侯国在文字、货币、度量衡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汉字形态的发展出现了民间和官方两条路线。因此,汉字的具体形态在从大篆向小篆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线性一致的过程。后来的人们就在这个时期的简牍文字中,发现了最初形态的隶书。

与简牍的广泛使用相适应,毛笔也开始作为主要的直接书写工具。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毛笔一直是**人主要的书写工具。使用毛笔书写成为**书法的重要特点,从此**书法的整体面貌就大致定型了。

秦汉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原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制度差异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同文书”(《史记·李斯列传》),即把原来各诸侯国所使用的各有差异的文字统一成为小篆。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叙述这段历史时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这说明,小篆是在皇帝的授意下,由当时的几位大臣负责,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字进行改造后,统一整理形成的标准汉字形态。由于李斯在书法方面的名气很大,后人把小篆也称为“李斯小篆”,认为小篆是李斯一人发明的字体。

小篆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从字体风格的角度来看,它具有规范整齐、匀称优美等特点,在秦朝灭亡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受到书法家们的喜爱,几乎历代都有善于书写小篆的大家出现。

此外,小篆也是**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官用印玺的首选字体,篆刻艺术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汉朝最通行的字体是隶书,因而“汉隶”被认为是隶书的典范。一般认为,隶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至战国,到秦朝时已经大致成型。小篆的笔画圆转匀称,写出来很美观,但是书起来比较慢,不能够适应实际生活中快速书写的要求;而隶书简化了小篆的笔画和书写方式,从而得到广泛地采用。

隶书的发明和普及,在汉字形态的发展史和**书法史都是一项大变革,人们普遍认为,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汉代的隶书从笔画和结构上,都非常接近现代使用的汉字。实际上,隶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各种字体在整体上都和隶书相近,而与小篆及以前的字体相差很远。这是因为在隶书出现以前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对于文字记录的需求不足,以及书写材料的昂贵等原因,能够掌握汉字的识别和书写的人是很少的。汉字识别和书写的普及促成了隶书的出现,而隶书的使用反过来促进了汉字识别和书写。因此,隶书是一个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字体,这种实用性使得它和以前的字体都不一样。也由于这个原因,隶书在其他字体出现后仍然没有退出日常的实用领域。

现存的汉隶作品主要是以石刻、碑文和帛书简牍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石刻有《莱子侯刻石》、《开通褒斜道摩崖》、《鲁孝王刻石》等;碑文有《石门颂》、《乙瑛碑》、《西狭颂》、《郙阁颂》、《礼器碑》、《孔庙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熹平石经》等;帛书和简牍有《长沙马王堆帛书》、《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无法考证其作者,只有《熹平石经》据传是由东汉书法家蔡邕所书。

此外,除了主流的字体隶书之外,汉朝还出现了草书,以及原始的楷书和行书。草书是在书写隶书的时候以更简化的笔画、更快的速度书写出来的一种字体。汉章帝很喜欢草书,因而这时的草书也称为“章草”。东汉末年的张芝是第一位有名字的草书大家,他把早期的草书进一步简化为“今草”。

三国魏晋

到了三国、魏晋的时候,**现在流行的大多数汉字字体都出现了。在这个时期,五种基本字体,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都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其中草书、楷书和行书三种字体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从此以后汉字字体上的发明基本停止,**书法开始了以书法名家和流派为主线的发展历程,也逐渐有了正式的书法理论。同时这也是**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和欣赏书法作品的时代,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吴录》关于书法家皇象的记载:“皇象字达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三国志·吴志·赵达传》)这表明擅长书法已经是一项值得史书记载的技艺。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法家,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被后世尊为**书法的经典之作。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擅长楷书,他的小楷作品《宣示表》,被后人誉为“正书之祖”。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他:“繇尤善书,于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书法史上公认成就最杰出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作品《兰亭序》,是**书法史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受王羲之影响,他的儿子王徽之、王玄之、王献之,孙子王淳之都擅长书法;尤其是王献之与其父齐名,两人并称“二王”。除了钟繇、王羲之父子以书法闻名的之外,还有一些当时的名士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例如东晋大臣王导、**、庾亮,隐士戴安道;此外,还有出现了一位女性书法家卫夫人,她是王羲之早年的老师。

在书法理论方面,钟繇的《用笔法》,卫夫人的《笔阵图》,卫恒的《四体书势》,王羲之的《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白云先生书诀》,索靖的《草书状》等,都是书法家从事书法实践的总结;而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则是**书法史上第一部书法家列表。

人们普遍认为魏晋时期是**书法的第一个高峰,由于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神韵、气度,后人就用“尚韵”来概括这个时期**书法的整体风格。

南北朝

印刷和手写的魏体楷书:左上角为印刷字体,其余为碑刻的拓片。南北朝时期开始于公元420年南朝宋取代东晋政权,结束于公元589年隋朝灭亡南朝陈。在此之间的160多年,**南北方各出现了相继的、或相互并立又相继的若干个政权,一直是一种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成果,继续有所发展,尤其以楷书书法的成就最高。但是南朝和北朝在风格上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评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

由于这个时期战乱频仍,流传下来的南北朝书法作品,除了少量墨迹和写经,其余大部分都是碑刻和墓志铭。南朝书法更多继承了东晋的遗产,传世主要作品有:碑刻有《爨龙颜碑》、《瘗鹤铭》等;墓志铭有《刘怀民墓志》、《吕超静墓志》、《刘岱墓志》、《桂阳王妃慕昭墓志》等;墨迹有南朝齐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慈《尊体安和帖》等;写经是南朝佛教昌盛的结果,主要作品有南朝齐《佛说欢喜普贤经》,南朝梁《华严经卷》、《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北朝碑刻数量众多,其中以魏碑成就最为显著,是汉字楷书书法的典范之一。例如,被称为“龙门四品”的《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和《魏灵藏造像记》,它们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北朝的墓志铭数量更是前所未有,代表作有《元怀墓志》、《张黑女墓志》、《崔敬邕墓志》等。

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无法考证其作者,由此却可见书法艺术的繁盛。流传下来有名有姓的书法家也很多,南朝主要有羊欣、范晔、王僧虔、萧子云、萧衍、陶弘景等;北朝有崔浩、郑道昭、赵文渊、王长孺等。这些人里面,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是有名的皇帝书法家;范晔、王僧孺和萧子云是文学家,而陶弘景则是**学家。

南北朝的书法直接影响了隋唐的书风,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智永、欧阳询、虞世南直接取法于南北朝的碑刻,清朝则兴起了推崇南北朝碑刻和墓志的“碑学”流派。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是**历史上秦汉以来的又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大一统时期,这个时期在很多方面也达到了秦汉以来的又一个高峰。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体制度在隋唐时期正式确定下来,知识分子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文学方面,诗歌有“李杜诗篇万古传”,散文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同样,主要以诗文为文字内容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众多士人的喜爱和修习。

隋朝立国时间较短,在风格方面还有很多对南北朝书法的继承因素,但是隋朝的楷书在整体上已经逐渐趋于平正、规整,并且显示出融合南朝和北朝不同书风的气象。智永是隋朝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对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影响很深。他的代表作《真草千字文》,不但唐朝时学习书法的人很少有不拿来临摹学习,而且现在还是人们学习楷书和草书常用的范本之一。隋朝的碑刻和墓志铭以《董美人墓志》为代表,被人们认为是上承北魏、下启唐朝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好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曾经用重金搜罗王书,死后还把《兰亭序》陪葬于昭陵。他的这种喜好有助于唐朝书法艺术的繁荣,而王羲之一派的书风能够在书法史上长期居于主流地位,也与李世民对王书的推崇分不开。李世民本人的书法也被后世称颂,他的行书作品《晋祠铭》是现在发现最早的行书碑刻。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拓片(局部)。唐朝在楷书方面成就最为后世推崇,“唐楷”以法度严谨的整体风貌著称,在**书法史上与“秦篆”、“汉隶”并列,是手书汉字形态的典范之一。唐朝擅长楷书的书法家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并称“初唐四家”,都是擅写楷书的大家。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他之前的楷书风格大多以“瘦硬”为特点,而颜体则看来筋骨丰满,笔力雄健,他因此也被视为楷书的改革者、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柳公权也是一位楷书大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他的楷书被称为“柳体”,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楷书字体之一。

唐朝书法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楷书,草书、行书、篆书也有众多书法家和作品产生。张旭和怀素人称“颠张醉素”,是唐朝最负盛名的两位草书大家,他们开创了草书中最挥洒如意的“狂草”。唐玄宗年间,张旭的草书和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此外,李邕的行书碑刻、李阳冰的篆书碑额、孙过庭的草书《书谱》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品。

在书法理论上,唐朝也富有成果:孙过庭的《书谱》既是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也是一部系统的书法理论著作。欧阳询的《三十六法》,主要阐述了书法的笔势和结体。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体现了张旭书法修养的全面性,还说明了唐代书法家在理论上的继承关系。张怀瓘是当时最博学多识的书法理论家,著有《书议》、《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等,尤其《书断》是书法史上最有名的理论著作之一,主要阐述了汉字各书体的发明和演变,品评了自秦汉至当时的书法家共一百二十余人。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则是一部**书法理论著作总集,辑录了**自东汉至唐朝元和年间的书论法理著作三十多种。

唐朝书法是晋朝以来的有一个高峰,因此后人多以“晋唐”并称,而后来学习书法的人也有很多先是从唐人入手,向颜、欧、褚、虞等人学习,然后上溯至晋人,直接取法“二王”。整体上,唐朝书法崇尚法度,对于后世学习书法的人而言一方面有规律和方法可以依据,另一方面对法度的过分强调又会抑制人们创造性的发挥,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唐朝灭亡之后,**历史再次出现**和割据的局面,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民生凋敝,风流扫地,后来苏轼评论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由于**和经济的影响,五代十国的书法创作也相对冷清。大体继承了唐朝的书法风格,但是已经有所变化。代表人物杨凝式本人是唐朝的进士,在书法上早年学欧阳询、颜真卿,后来取法王羲之父子,书风由规矩变为放逸,让人耳目一新。宋朝的书法家大都对杨凝式评价很高,因此杨凝式在唐宋书风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非常明显。杨凝式的代表作《韭花帖》,已开宋朝书法崇尚“意趣”之先河。

宋朝和辽金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混战局面。宋朝立国长达300余年(960年-1279年),大部分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由于朝廷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军事方面,宋朝经常无法抵挡北方政权的侵扰,但是在文学、艺术、科技和哲学思想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朝初期,持续战争对民生造成破坏余绪未平,宋太祖是典型的行伍出身的军人,虽然在大臣的建议下,实行重视文官治国的制度,但是文艺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学家欧阳修曾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但是不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相继出现,被后人合称为“宋四家”,宋朝书法一时变得光辉灿烂。

面对唐朝的书法成就,宋朝的书法家有所变革和突破。苏轼总结自己的书法特点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与唐朝书法崇尚法度的做法相反,信手而来,追求个人的自由创造。黄庭坚早年学习周越,俗气未脱,后来师从苏轼,“乃得古人笔意”,擅长行书和草书,和苏轼齐名。米芾在继承传统上用的功夫最深,自称他的书法是“集古字”。他先是遍习唐朝颜、柳、欧、褚诸家,后来接受苏轼的建议,开始学习晋朝人的书法。这种转益多师的经历,使得他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他的书法是传统的法度与自己的个性兼备,因此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蔡襄的书法由于恪守晋唐法度而显得创新意识不足,但是他辈分最长,书法成就全面,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关键人物。

“宋四家”之外,宋朝的许多文人、大臣和皇帝也擅长书法。例如欧阳修、范仲淹、蔡京、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秦桧、岳飞、范成大、陆游、张孝祥、朱熹、姜夔、文天祥等。其**别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赵佶,他的楷书瘦直挺拔,自成一体,被后人称作“瘦金体”。

赵佶“瘦金体”楷书作品《秾芳诗帖》。**书法发展到宋代,已经有了晋、唐的高峰在前头,宋人面临着丰富的书法作品遗产要整理和继承,而他们在这方面的成绩也相当可观。刻录于公元92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的《淳化阁帖》,是**书法史上最早的法帖总集,被誉为“法帖之祖”。《淳化阁帖》收录了从三代到唐朝一百多位书法家的四百余幅作品,原刻本深藏于皇室和王公大臣之家,后来以翻刻本的形式流入民间,并且引起其他书法丛帖的大量出现,对后世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淳化阁帖》为滥觞的各种法帖,就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这种“帖学”独大的局面直到清朝“碑学”兴起才被打破。

辽、西夏和金都是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前身契丹建国时间还在北宋之前,而金和西夏的立国则都早于南宋。这些政权和汉族的宋朝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但是在文化方面都受到汉族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辽朝的契丹文是参照汉字创制的,但是只通行于契丹族人中,而且辽朝统治阶层的人大多通晓汉文,所以汉字文化也在辽朝受到推崇,不过尽管如此,辽朝并没有出名的书法家和作品流传下来。西夏和金的情形和辽朝相似,由于他们的文字都只通行于本民族中间,在他们所建立的政权灭亡之后,其民族文字逐渐变得无人使用,遑论文化的传承。

元朝和明朝

300px-zhaomengfu_xingshu.jpg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于公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王朝最后的抵抗力量,统一**。元朝在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它拥有广阔的疆域,然而能够排除外患的干扰,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元朝在其统治初期就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属于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但是,在元朝实行的种族制度下,一般汉族人却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很多汉族的士人无法在**上有所作为,便潜心于书画等技艺;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受他们影响,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

元朝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是赵孟頫,他出身于赵宋宗室,却在元朝出仕。赵孟頫在书法方面成就非常全面,篆隶真行草各体皆精,尤其是他的楷书,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与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齐名,至今仍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楷书典范之一。

赵孟頫行书自作七绝诗。其辞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子昂为中庭老书。赵孟頫主张学习书法应广泛汲取古人的长处,在他的影响之下,元朝的士人学习书法多以“复古”为尚:一方面,元朝的书法家以晋、唐人的作品为榜样,重视书法基本功的训练,与宋人作书崇尚“意造”的旨趣大异;另一方面,和赵孟頫本人的成就相似,元朝的书法作品也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朝的多样性,不但行书、草书出现了成就很高的书法家,楷书的成就也高于宋朝,更难得的是,像章草这种几乎绝迹的古书体也有书法家下功夫研习,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赵孟頫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除去赵孟頫的自谦,也可见鲜于枢草书成就之高。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巙巙稍晚于赵孟頫,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秋天,明朝将领徐达攻克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对民间疾苦深有体会,明朝初年,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民生得以好转。不久,便恢复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后来更要求科举考试必须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作答。

八股取士的做法不但对文章的格式规范有特定的要求,而且对书写文章所用字体的风格也有明确导向,也就是倡导“台阁体”。台阁体并不是以某个书法家的作品为范本,而是明朝官方所提倡的书法风格,即一种端庄雍容、规范整齐的风格。由于科举是普通读书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写八股文、练台阁体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倡导台阁体的结果,就是造成书法风格的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受此影响,明初书法除了擅长章草的宋克等少数书法家之外,整体水准不高,能够代表明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还没有出现。

明朝中期,以吴中四家——祝允明、文征明、唐寅和王宠——为代表的文人书法,体现了这个时期的书法成就。祝允明、文征明和唐寅都是当时的才子,以诗文名动天下,而文、唐二人在绘画上也是当世巨擘,王宠则擅长篆刻。这些人艺术修养全面,书法风格方面追求个性,与仕途必修的台阁体书风截然不同。祝允明的草书成就最高,清朝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评价他:“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文征明小楷名动海内,代表作《千字文》被认为可比肩王羲之《圣教序》。唐寅书名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但笔力稍弱。王宠晚年书法大巧若拙,自成一格。总体而言,他们学习书法多从近朝书法家入手,向赵孟頫、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学习,然后循唐代大家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而上,最后取法二王、钟繇,而且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由近而远的师法路径,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效仿。

董其昌用行草书写的杜甫诗歌。晚明书风又有所变化,倡导个性的发扬,最著名的是“南董北王”。“董”即董其昌,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仕途亨通,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董其昌艺术修养非常全面,书法和绘画都有极高成就,并擅长书画鉴定和收藏,且精通禅理。他的书法综合了前朝历代各家风格而能自成一路,其书风飘逸空灵,布局疏朗匀称,用墨枯湿浓淡变化多端,被认为是“集古法之大成”。清代初期康熙、乾隆两朝皇帝都非常欣赏董其昌的书法,使得当时追逐功名的学子大多学董书以求仕。“王”即王铎,又称“神笔王铎”。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其狂草以势取胜,与魏晋风度大不同。王铎在明亡后出仕清廷,所以世人对其人品多有贬抑,但他的书法在日本受到极度推崇,以致有“后王胜先王”(王铎胜过王羲之)之说。

书法到了明朝,尤其是明朝后期,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文人学士遭遇仕途不顺,或本来就不愿出仕,转而醉心书画等艺术,有的甚至以卖书鬻画为生。他们多从学习前代大家的作品开始,到后来则形成自家的风格,各人都能依据其性格偏好,发扬个性。到明末,以董其昌为代表,这种发展路径已经达到了它的巅峰,直至清代碑学兴起。

清朝和**

明末清初,很多书法家慢慢放弃学习晋唐的帖本风格,反而学习更古老的汉朝碑刻的隶书体。汉隶碑刻属于左规右矩,法度森严一派,为官定的标准书体。
清初著名的书法家有金农。他原名司农,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虽然金农以卖书画为业,名噪江南,但亦善于书法,他的隶书古拙厚重,楷书自创格调,自称“漆书”。他的代表作有《隶书诗》。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他有诗、书、画三绝,“扬州八怪”之一的。他十分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为画点题,并**于画面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部分。郑簠,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人。主攻诗词,擅书法,精篆刻,临汉碑三十余年,博采汉碑各体之长,成了清代隶书名家。
清代的方朔在《枕经台题跋.曹仕碑跋》

“ 国初郑谷口山人专精此体,足以名家。当其移步换形,觉古趣可挹。至于联扁大书,则又笔墨俱化为烟云矣。 ”

到了清代中期,书法受到考据学的影响,书法家追求年代更久远的篆书。于是篆、隶书体得以复兴,而书法家更利用篆、隶书法的线条趣味来写楷书或行书,这种新的书法风气,被称为“碑学”。.......
佚名
2024-11-06 07:43:1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11-06 14:47:34

    做风水的风水发展历史

    1:形成时期:原为萨满教根据考察山势土壤总结经验2:确立时期:在夏、商时代经过《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整理形成详细的选择方法算法3:世俗化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

  • 佚名
    2024-11-06 01:47:48

    书法历史

    先秦书法  奠定基础  书法是**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 郑燮【李白长干行一首】  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请简单说一说火车发展的历程。

    火车的发展史:火车的发明 火车和所有其他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问世的。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列举盔甲的发展历史

    1.铠甲发展:  **古代铠甲  介绍  **古代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西周铠甲,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古...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书法的发展历程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简要解释增量构建过程和进化发展过程的区别

    **《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列子(约前450年—...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国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回首过去百年,国学发展的历程可谓艰辛多舛。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曾被视为民族落伍的渊源,一度有人非除之不能后快。此后,历次**运动中,国学亦往往遭受冲击。百余年来...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魔术的发展历史介绍。

    波斯先知扎尔多什特是拜火教的创始人,他的信徒们知识渊博,有着特殊的宗教朝拜仪式,这让古希腊人着迷又感到神秘,他们将这些信徒叫做巫师。我们所说的魔术技法意思就是巫...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

  • 佚名
    2024-11-06 08:00:00

    书法家的书法用邮票发行,他的书法值钱吗

    这样看来,理论是,是值钱的哦。希望采纳,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