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故事
1、玉环羞花: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
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2、妃子一笑:
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3、**: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
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
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状,乃始倦极回宫。
4、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
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
5、吃荔枝:
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诗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欢娱快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杨贵妃
-
佚名2024-12-23 14:03:45
问杨如意是不是杨贵妃?
答2019-01-06
-
佚名2024-12-23 17:11:02
问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为何有的说广西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
答展开全部(一)关于籍贯的论订一、唐代遗碑记述杨贵妃事迹最早的是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据《元一统志》载:“杨妃容县碑记,在普宁县东...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
答先说结论,杨贵妃的父亲和之上几代人都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按现代意义的籍贯,可以说杨贵妃是山西人。杨贵妃生于四川,幼年在四川度过,10岁左右后寄养在洛阳的...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
答杨贵妃到底是哪里人?这涉及到故里、祖籍、籍贯、出生地等概念。按照我们传统认知理解,哪里人指的是籍贯,不是祖籍、出生地,而关于杨贵妃的籍贯有很多争议,有陕西、陕西...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真的死在马嵬坡吗?
答不知道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的家乡在哪里?
答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华阴杨氏,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杨贵妃祖上出自高门大族弘农杨氏(陕西华阴),乃杨氏在蒲州永乐(山西永济)的分支;她出生于蜀地(四川),...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的叔叔
答我知道你说的是哪个杨洵了:杨珣,字仲珣,生于公元666年,乃杨友谅之子,与杨贵妃亲戚有点儿远,是杨玉环祖父的堂兄之子,即杨玉环的堂叔。历任左卫兵曹、宣州司士参军...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大唐情史里杨妃到底是妃还是贵妃?
答如果你说的是杨玉环,那麼应该是指(杨)贵妃其实说穿了妃是一切等级所有妃嫔的统称,例如红楼梦裏贾宝玉就曾与薜宝钗开玩笑道:“怨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
佚名2024-12-23 08:00:00
问杨贵妃得哥哥叫什么
答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
风水
起名
网名
说说
- 1 假如的句子个性签名
- 2 轻静个性签名
- 3 QQ飞车签名字体变大
- 4 手机qq看自己历史签名
- 5 污的有内涵的情侣签名
- 6 关于日出说说
- 7 带有囚禁的说说
- 8 关于tfboys成立六周年的说说
- 9 空间说说大全霸气爱情句子
- 10 说说你家狗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