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高新示范区的杨凌历史
杨凌是我国唯一的**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因大学建区”(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全国唯一典范。由**19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共同建设,陕西省成立了由34个厅局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示范区管委会享有地方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自1997年成立后,通过10年的艰苦创业,杨凌示范区已成为陕西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已被**批准成为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是**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和全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
目前杨凌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科专修学校、陕西国防科技学院四所科研院校,现有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各类农业科研人员5000余人,农业技术力量十分雄厚。
4000多年前,**农业师祖后稷·弃在杨凌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得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农耕文明和杨陵农业的辉煌。
4000年后的今天,尤其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18万杨凌人民充分发挥区内的农业科技优势,抢抓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苗木花卉、名优新特杂果、良种等五大产业,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正在杨陵这块热土上崛起,每年一届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经过一代又一代杨凌人的努力,目前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带动下,杨凌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杨凌,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后稷曾经耕耘过的这块热土上,创造着现代农业的辉煌。
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凌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及农业科技文明史。《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可以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
1934年,辛亥**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新**成立后,**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共有10家农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农林水方面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世界上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荷兰的瓦格涅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杨凌称作“农科城”。岚清同志1996年来杨凌看了后,说“只能算个农科乡”。因为当时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条件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
也正因为条件太差,以及体制上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示范区成立前的几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干人才。为了稳定人才,发挥农科教优势,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岚清同志的亲自推动下,**于1997年7月13**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陕西省与**14个部委(现已调整增加为19个)共同领导和建设,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陕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
**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在**、**的亲切关怀下,在**19个部委和陕西**、省**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创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
建设了一个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初具现代化水准的园区硬环境。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8.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2.4亿元。包括30多万平方米高标准的安居工程,孵化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条件一流的标准高中、小学和幼儿园,亚洲首屈一指的水上运动中心,国外进口设备的示范区**院,3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省内唯一的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天然气热电厂,等等。
杨凌城市建设突出了生态型的特色,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不允许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入区。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去年,示范区通过了**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杨陵由一个落后的乡间小镇,正在向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转变,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9年9月,经**批准,把原十家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科教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经过三年的探索,已初步构建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新体制和新机制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小麦杂交育种,生物制**,体细胞**,人体干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相继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了45%,一大批科教人员走出校门,创力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一批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投资环境。示范区成立以来,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创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按照“小**,大服务”的原则,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只设六局两办,58名公务员编制。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工作人员录用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干部任用主要依据绩效考核;在全国较早实行了会计代理制,部门经费使用完全透明化,实现了有效监督;所有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有形市场,公开招标,阳光下操作;大宗公用物品购买,实行**集中采购制度;中层干部的分务用车和所有工作人员的通讯费用,实行货币化分配,基本体现了公平分配原则,降低了行政开支,同时有效克服了公务用车可能滋生的**问题;服务、办事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等措施,努力树立诚信**形象,等等。示范区还逐步健全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设立了企业孵化、人才交流、证券交易、专利信息、信贷担保、投资咨询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吸引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示范稳步推进,农民增收和示范辐射带动效益不断扩大。在围绕区内外科技示范、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和**。如金坤、科元公司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产业发展**,与科教人员、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带动农业化和农民增收的龙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村共建、技术示范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技术指导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共同体型、公司带动型四种模型。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并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走“科技+专业协会+农户”的道路,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设施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最具有发展活力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增长迅速,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396元增加到2003年的2843元,年均递增12.5%。
示范区管委会与两所大学及入区企业,先后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以及16个省(市)的不同生态类型区,建设了116个农业科技示范区推广基地,入区企业共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58个,涵盖了农作物良种、畜牧、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众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区管委会和两所大学建设的科技示范基地共引进国内外优良种1500多种,累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600余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培训农民300多万人次,每年的对外示范辐射效益超过100亿元。
农高会成为吸纳转化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省部联办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十界,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四大科技会之一。前十界农高会累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和地区的上万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教和中介机构以及720余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观。在农、林、水、牧、农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及其产品的展示交流、交易,取得了积极成果。项目投资及技术、产品交易额累计701.26亿元。最近四界举办的农业高新科技论坛,有107名省部即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培训、咨询人数超过30万人次。邀请全国农村致富典型,开办农民“致富论坛”,受到农民热烈欢迎。农高会已经成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要素大市场,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被扩散和辐射,从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热色旅游悄然兴起。示范区成立以来,打破传统的生产和管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高新科技产业,提高了竞争力和内在需求,促进了示范区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先后同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等30多个**和地区的有关**、科研机构、企业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游为主的特色旅游正在成为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杨凌目前已被**旅游**列为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候选城市。过去的两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9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近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7亿元,农林科技大昆虫博物馆、杨凌水运中心被陕西省旅游**评为2**景点。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二、三产业发展迅猛,拓宽了就业渠道,就业形势发生了喜人变化。与1997年相比,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灵活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
六年多的开发建设给杨凌带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一个有绿色、生态特色的小城市的雏型;二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三是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四是产业发展出具规摸,并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资发展环境;五是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更大区域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是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下一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佚名2024-12-22 17:01:44
问杨赐的历史评价
答刘宏:“①故司空临晋侯赐,**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 “②大司马...
-
佚名2024-12-22 01:54:13
问杨彪的历史评价
答孔融: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袁绍:故太尉杨彪,历典二司,元纲极位。 满宠:此人有名海内。 曹丕:公故汉宰臣,乃祖以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逾矩,可谓老**...
-
佚名2024-12-22 09:41:54
问历史上真的有杨六郎和杨五郎吗
答历史上有杨六郎,杨五郎是传说人物。杨六郎: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是北宋...
-
佚名2024-12-22 00:11:22
问杨凌有多少人
答爱杨凌|杨凌分类信息网 http:// 这个还不错,可以免费发布信息,在杨凌地区知名度还可以,办了有一年了.. 希望对你有用。
-
佚名2024-12-22 08:23:43
问201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在哪个校区?
答在南校区,就是火车站对面的校区,宿舍应该是旧楼,女生和男生都是。周边环境挺好,对面就是火车站,汽车站,还有一个特大的阳光超市,和一些**。距离杨凌最繁华的的商业...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杨氏的历史渊源?
答杨姓源流·杨氏历史本届总编:鵙远 律师:wge ceo:yhj wd 第1篇/章·发布人:鵙远 〔查询〕〔返回栏目〕杨 姓是当今**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杨继盛的历史评价
答鄢懋卿:此何用卜,继盛负海内重望,徐阶得意门生,阶一日当国,继盛出而佐之,我辈无遗类矣,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徐阶:万物禀气以为命,公生其中得厥正。位卑身仆益自奋,...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杨凌高新示范区的杨凌历史
答杨凌是我国唯一的**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因大学建区”(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全国唯一典范。由**19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共同建设,陕西省成立了由...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答历史上真有杨家将,也是北汉,北宋时期的。杨继业,杨延昭但是没有评书那么辉煌与悲壮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全国杨凌芊有多少人
答怎么总是问这个傻问题,有几个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名字只是代号,做好自己就行了
风水
起名
网名
- 1 骗我的网名
- 2 qq古风网名五个字的网名大全
- 3 适合女生的微信网名大全
- 4 游戏昵称男生2字
- 5 昵称彩虹图案怎么打出来的
- 6 时空猎人昵称里可以用的特殊符号
- 7 姓师的qq昵称
- 8 微信网名女霸气昵称
- 9 2018自信阳光昵称
- 10 手机支付宝在哪改昵称
说说
- 1 关于牙套的个性签名
- 2 情侣签名个性签名
- 3 海鲜饭的说说
- 4 早上说说心情短语
- 5 很久没出门的说说
- 6 泪咽无声说说什么意思
- 7 结合水浒传相关情节说说林冲的性格
- 8 小学不想毕业的说说
- 9 晚上戴耳机听歌的说说
- 10 发表什么说说最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