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对于《〈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章的解释,治《论语》的学者们长期聚讼纷纭,由于争论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对“束修”一词的训诂上,为获得对它的定诂,人们的视野往往不能超越“束修”一词,因而忽略了对本章其他语词词义的厘定,或者对其他语词曲为之说,以求合于“束修”的既定诠释,思考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方**上的错误,那就是缺少对整个章句的训释是否符合整部《论语》文本、先秦语用实例和孔子的总体思想的权衡。鉴于此,本文拟在综合前贤对“束修”一词综合阐释的基础上,求索本章其他语词可能的词义,同时将本章放在《论语》文本和孔子为人及其总体思想上去理解。
一、 束修
历来对“束修”一词的解释大略有以下几种:束带修饰;年十五;拜师的礼物。如果细心考索可以发现,几家早期有代表性的注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他们去古未远,后来各说大抵由此生成或者从中找到佐证)对于“束修”一词的解释并不象后来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互相承认,同时并存。
西汉孔安国《论语注》有云:“束修,束带修节。”i然而曹魏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则谓:“言人能奉礼,自行束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对孔安国这一段话,萧梁皇侃《论语义疏》是这样理解的:“孔注虽不云修是脯,而意亦不得离脯也。”如此,在孔安国那里,“束修”兼具动作束带修节和名词肉脯二义。
东汉郑玄《论语注》:“束修,谓年十五以上也。”ii而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则有以下记载:“自……(省略号为缺文,本段中以下省略号仿此)酒脯。十五以上有……经说曰臣无意外之交弟子有束……与人交者当有所教诲以忠信之道也。”壬本有“自行束修……施遗焉”字样iii。根据文中有“酒脯”、“施遗”语词,可知在郑玄眼中,“束修”又可释为弟子拜师的礼物。如此,在郑玄那里,“束修”一词又兼具表十五岁年龄和名词肉脯二义。
上引孔颖达解释《尚书·秦誓》“如有束修一介臣”句原文如下:“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修节,此亦当然一介谓一心耿介,断断然守善之貌。”而在《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一段的正义中,孔颖达谓“束修,十脡脯也。酒脯及犬皆可为礼也。”准此,孔颖达之释“束修”就全与孔安国同,也兼束带修节和肉脯二义。
上述孔安国、郑玄、孔颖达于“束修”一词皆持二解,且其义项互相交叉,看来不能认为这三位大学者皆系模棱两可之辈,也不能简单地从语境上强生分别心,只能看作这三个义项本可相通,事实也正如此:其时持十脡脯去拜师,一般在十五岁左右iv,如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尚书大传》:“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余子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要之,不拘泥于十五岁这一年即可。v而弟子行拜师礼之时,自然恭敬有加,必要束带修饰而后可,日久相沿成习,“束修”遂成为人生特定年龄段的一种仪式或着装,而后又反过来用这种特定年龄段的仪式或着装来指代这个年龄段,汉语中“及笄”、“弱冠”皆此类也。又因表修饰的“修”与表肉脯的“修”相通,如今本《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敦煌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修”作“修”vi又如今本《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其中的“修”字,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敦煌写本《论语郑氏注》也作“修”vii,上述二字显然系“修”的异体字。又如《孟子·尽心上》“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墨子》中“修”多作“修”。“束修”于是具有了三种义项,在具体语用过程中,则视使用者的需要或仅取其一,或兼取其二,于是出现纷然杂陈的局面。这就是后世研究者无论执持哪一说都能找到足够例子但又不足以说服持论对方的原因。
二、 自、行、以上
前人于本句解诂,多以解决“束修”一词为目的,从上述三说中择取其一,然后援引文献以证明,文章也就打住。其实,本句训诂的难点还不仅仅在“束修”,还有“自”、“行”、“以上”和下文的“诲”字。
“自”字在《论语》和与之相先后的其他典籍中无甚深义,除本义“鼻子”、后**代词“自己”和介词“自从”外也无更多歧义,问题是今人极容易与今天的“自行”相联系,于是解读成如“人洁己以进”viii之义,似乎于《论语》文本有证。但笔者检索了《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典籍,未见第二处将“自行”用作一词的语例。ix孤证不立论,因而也就不便将二字连读。
关于“行”字,有学者释为“行年”,从句义言,这与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吻合,于理也能通。然而,尽管《庄子》、《荀子》、《韩非子》三部先秦典籍中“行年”一词凡九见,但同是这些典籍,却未见有一处以“行”代“行年”之例,《论语》、《孟子》中则连“行年”一词也未见。增字释义在此就显得不甚合适,既如此,“行年”一义就与本句无涉。
再看“以上”。“上”很早就有二义,一作动词,一作方位名词及其引申义。“以”字意义的生成也随“上”字而变化。如果将“行束修以上”作为一个动作,与“洁己以进”语**能相同,本句意义也能说得通,事实上也确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解释x。但在笔者检索过的先秦文献中,如《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以上”二字连读时,“上”作动词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一例:“(叔向)下,执其手以上”,xi而作为方位名词的“上”则所在多有,仅《墨子》中就达三十四处之多。就是《论语》中也有一例:“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再者,从句式上看,本句与先秦其他典籍中出现过的“自有生民以来”、“自三代以下”“自中人以上”结构极似。xii第三,“上”作动词,本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而不是“自行束修以上”,此点允下文展开。
至此,“自行束修以上”可作如下解读:自从十五岁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之后……
三、 诲
一看到“诲”字,很容易使人想起同在《述而篇》中的两处“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前者体现出孔子虚以下人的美德,后者则是孔子客观的自我评价。但这偏偏是个很具迷惑性的字眼,若作如字读,“诲”谁呢?人们自然想到了那些主动提着礼贽上门求教的弟子。以此立论,且不说上文已论“自行”不作一词,更不作主动解;验诸《论语》文本和孔子为人,穷困如颜回,未必能付得起这在别人看来并不昂贵的学费;更何况这话听起来太不象出自一个喻于义胜过喻于利的君子之口。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种解读:那些十五岁以上的后生,我都曾教诲过他们xiii。这又遇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般骄矜不实的言词与孔子一贯的谦躬态度相距甚遥,譬如《泰伯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夫子的言说无疑胜过后人的猜测;第二,依此立论,前半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如:
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
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子曰:“
一、 束修
历来对“束修”一词的解释大略有以下几种:束带修饰;年十五;拜师的礼物。如果细心考索可以发现,几家早期有代表性的注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他们去古未远,后来各说大抵由此生成或者从中找到佐证)对于“束修”一词的解释并不象后来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互相承认,同时并存。
西汉孔安国《论语注》有云:“束修,束带修节。”i然而曹魏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则谓:“言人能奉礼,自行束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对孔安国这一段话,萧梁皇侃《论语义疏》是这样理解的:“孔注虽不云修是脯,而意亦不得离脯也。”如此,在孔安国那里,“束修”兼具动作束带修节和名词肉脯二义。
东汉郑玄《论语注》:“束修,谓年十五以上也。”ii而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则有以下记载:“自……(省略号为缺文,本段中以下省略号仿此)酒脯。十五以上有……经说曰臣无意外之交弟子有束……与人交者当有所教诲以忠信之道也。”壬本有“自行束修……施遗焉”字样iii。根据文中有“酒脯”、“施遗”语词,可知在郑玄眼中,“束修”又可释为弟子拜师的礼物。如此,在郑玄那里,“束修”一词又兼具表十五岁年龄和名词肉脯二义。
上引孔颖达解释《尚书·秦誓》“如有束修一介臣”句原文如下:“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修节,此亦当然一介谓一心耿介,断断然守善之貌。”而在《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一段的正义中,孔颖达谓“束修,十脡脯也。酒脯及犬皆可为礼也。”准此,孔颖达之释“束修”就全与孔安国同,也兼束带修节和肉脯二义。
上述孔安国、郑玄、孔颖达于“束修”一词皆持二解,且其义项互相交叉,看来不能认为这三位大学者皆系模棱两可之辈,也不能简单地从语境上强生分别心,只能看作这三个义项本可相通,事实也正如此:其时持十脡脯去拜师,一般在十五岁左右iv,如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尚书大传》:“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年十三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余子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要之,不拘泥于十五岁这一年即可。v而弟子行拜师礼之时,自然恭敬有加,必要束带修饰而后可,日久相沿成习,“束修”遂成为人生特定年龄段的一种仪式或着装,而后又反过来用这种特定年龄段的仪式或着装来指代这个年龄段,汉语中“及笄”、“弱冠”皆此类也。又因表修饰的“修”与表肉脯的“修”相通,如今本《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敦煌出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修”作“修”vi又如今本《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其中的“修”字,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敦煌写本《论语郑氏注》也作“修”vii,上述二字显然系“修”的异体字。又如《孟子·尽心上》“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墨子》中“修”多作“修”。“束修”于是具有了三种义项,在具体语用过程中,则视使用者的需要或仅取其一,或兼取其二,于是出现纷然杂陈的局面。这就是后世研究者无论执持哪一说都能找到足够例子但又不足以说服持论对方的原因。
二、 自、行、以上
前人于本句解诂,多以解决“束修”一词为目的,从上述三说中择取其一,然后援引文献以证明,文章也就打住。其实,本句训诂的难点还不仅仅在“束修”,还有“自”、“行”、“以上”和下文的“诲”字。
“自”字在《论语》和与之相先后的其他典籍中无甚深义,除本义“鼻子”、后**代词“自己”和介词“自从”外也无更多歧义,问题是今人极容易与今天的“自行”相联系,于是解读成如“人洁己以进”viii之义,似乎于《论语》文本有证。但笔者检索了《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典籍,未见第二处将“自行”用作一词的语例。ix孤证不立论,因而也就不便将二字连读。
关于“行”字,有学者释为“行年”,从句义言,这与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吻合,于理也能通。然而,尽管《庄子》、《荀子》、《韩非子》三部先秦典籍中“行年”一词凡九见,但同是这些典籍,却未见有一处以“行”代“行年”之例,《论语》、《孟子》中则连“行年”一词也未见。增字释义在此就显得不甚合适,既如此,“行年”一义就与本句无涉。
再看“以上”。“上”很早就有二义,一作动词,一作方位名词及其引申义。“以”字意义的生成也随“上”字而变化。如果将“行束修以上”作为一个动作,与“洁己以进”语**能相同,本句意义也能说得通,事实上也确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解释x。但在笔者检索过的先秦文献中,如《周易经传》、《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春秋》及《三传》等,“以上”二字连读时,“上”作动词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一例:“(叔向)下,执其手以上”,xi而作为方位名词的“上”则所在多有,仅《墨子》中就达三十四处之多。就是《论语》中也有一例:“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再者,从句式上看,本句与先秦其他典籍中出现过的“自有生民以来”、“自三代以下”“自中人以上”结构极似。xii第三,“上”作动词,本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而不是“自行束修以上”,此点允下文展开。
至此,“自行束修以上”可作如下解读:自从十五岁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之后……
三、 诲
一看到“诲”字,很容易使人想起同在《述而篇》中的两处“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前者体现出孔子虚以下人的美德,后者则是孔子客观的自我评价。但这偏偏是个很具迷惑性的字眼,若作如字读,“诲”谁呢?人们自然想到了那些主动提着礼贽上门求教的弟子。以此立论,且不说上文已论“自行”不作一词,更不作主动解;验诸《论语》文本和孔子为人,穷困如颜回,未必能付得起这在别人看来并不昂贵的学费;更何况这话听起来太不象出自一个喻于义胜过喻于利的君子之口。于是又有人提出另一种解读:那些十五岁以上的后生,我都曾教诲过他们xiii。这又遇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般骄矜不实的言词与孔子一贯的谦躬态度相距甚遥,譬如《泰伯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夫子的言说无疑胜过后人的猜测;第二,依此立论,前半句应是“自行束修以上者”,如:
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
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
子曰:“
佚名
2024-11-16 03:42:18
类似问题(10)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我”对拥有这张脸的人每一处都很在意,因为“我”与他有很重要的回忆他,在我心里有很重要的位置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人间知己吾与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出自**创作的《贺新郎·别友》。《贺新郎·别友》一词结构谨严,表达含蓄。全篇始终围绕着个“别”字铺写,从话...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人间知己吾与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1923年,**还写过一首《贺新郎》词: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想,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命中有多个子女,兄弟姐妹的子女和睦相处,想依靠别人或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得付出十倍的努力,如果二十岁之后得子女,要预防身体安全等(恐怕会生异端),本人旺父亲、与父...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答到现在为止这个人已经侍奉我三年,从来不曾纠正过我犯得错误,所以我把他辞退了。弼,这里面是纠正的意思。希望楼主满意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人冉冉而行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跪求
答应该是,人冉冉而行暮,出自晋人陆机的《叹逝赋》“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意思是人到了垂暮之年,身体显得力不从心,艰难生活的样子。望采纳,谢谢
-
佚名2024-11-16 08:00:00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到底怎样理解会更合理?
答意思——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出自:《论语·述而》。束脩:脩,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意思是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现指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多磨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读音...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指损失部件价格不能超过限定的金额就可以安排换新!
风水
起名
网名
说说
- 1 在河的说说
- 2 关于不在乎我的说说
- 3 什么都会变的说说
- 4 感受痛的说说
- 5 整个人都不在状态说说
- 6 吃披萨发表的说说
- 7 回乡下的个性说说
- 8 说说试管婴儿移植后整过程
- 9 乌云密布要下雨的搞笑说说
- 10 和老公相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