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每次大便后用纸巾擦的时候上面都有血?

便血(hematochezia):血从**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现黑便。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管内与硫化物相结合而生成硫化铁,故大便呈柏油样黑色。呕血者多有黑便。

  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肠出血,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裂等。⑤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肠出血多为暗红色或黑便,由于表面覆有一薄层**,故常带有光泽。但若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多、肠蠕动增快时,血便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结肠与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色血便。右半结肠出血,血液常与粪便相混合,可排“果酱样”血便。直肠、乙状结肠出血,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急性大量便血,患者可出现急性失血性贫血与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便血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体检资料外,消化系内镜检查是首选措施。 必要时还可作x线钡剂造影、核素、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帮助诊断。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门。”后世**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之名。《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证名。大便下血,出《素问·阴阳别论》: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或风、热客于下焦,血脉损伤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近血有肠风、**之分。后世从病因分类,分为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详见各条。便血经久不愈者,多由脏气亏损,或久病肝失所藏,脾虚不能摄血,肾虚不能固下所致,治宜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痢疾亦见便血,详见痢疾条。本证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传染病、血液病及结肠、直肠、**门疾患等。

  【常见证候】

  胃肠实热: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饮,齿龈肿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大便秘结,**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痔疮便血:便血鲜红,**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裂,舌红苔黄,脉弦数。

  自疗注意事项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加重出血。

  自治疗法

  1.成**自疗法

  (1)云南白**,每次0.3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2)脾约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3)脏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验方自疗法

  (1)大黄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茄子叶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汤吞服。

  (3)旱莲草60克,煎汤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

  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

  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5)灶心土3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胶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

  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3.饮食自疗法。

  (1)猪大肠250克、鲜槐花15克,煮食喝汤。

  (2)每日食数只柿饼。

  (3)白木耳10克、红枣15克,小火炖烂服。

  (4)金针菜30克,红糖适量,煎汤服。

  (5)生姜、艾叶各15克。艾叶同生姜煎浓汁,每服1杯。艾叶温经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主治粪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晒干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肠痔下血。

  4.外治自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裂、痔疮出血者。

  (2)涂**。清凉油拌珠黄散2支,涂**门内外。

  (3)野艾(蒿子叶)捣烂如泥敷**门口。

  (4)鸡蛋黄油涂**口。(适合**口**干燥破裂者。)

  鸡蛋黄油制法;取熟蛋黄数只,放非铁器餐具内小火翻炒,待油渗出过滤即得。

  5.其他自疗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两次揉摩腹部,逆顺时针各100次。

  (2)提**。每日2-3次作缩**动作,每次30-50次。

  避免误诊

  过去无**肠疾病突然出现便血,或者少量黯红混浊便血时有出现,经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带有坏死**组织、浓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应赴**院检查。

  由于怕大便引发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会造成大便秘结,热毒内生,加重便血症

  状。

  未婚女青年月经期必须注意休息,必须重视**清洁卫生,否则容易导致**门**炎症,破裂出血
佚名
2024-06-30 00:37:2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