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它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个人觉得是疑问句。
你可以参考下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出自《珍珠鸟》一文,这是人教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课文。对于这句话是不是反问句,与其他老师发生了分歧,同事们一致地说这是一个反问句。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确凿的标志——运用了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难道”(注:《现代汉语词典》对“难道”的注释为“副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而,笔者总有一种隐隐地感觉,它只是具备了反问句的形式,而从其本义上来看,似乎并没有反问的意思。为了证明自己这种感觉,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然,一定要冒着被人称为“傻子”的压力进行研究喽)。

  从语法上分析,反问句的表意功能其实是与陈述句相当的,而在表达时之所以用反问句而不用一般陈述句,则主要是为了加强说话人的语气,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一些。这句话的课文背景是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爱护,因而与小鸟之间建立了相互信赖的美好关系。一次,在作者写作时,那只珍珠鸟竟然落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作者对它进行端详时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感叹:“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们暂且承认它是反问句,那么可以改成“还咂咂嘴,不是在做梦”,作者加强语气与情感表达的重点应该是在强调“不是在做梦”,这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然而,不是在做梦,是在做什么呢?是因作者的友善而感到幸福,句子并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况且,小鸟是在做梦,还是究竟是为什么“咂咂嘴”,这是作者也无从知道。这样,句子传达的信息就显得空泛。其实,这句话作者目的并不是在强调小鸟是否在做梦,也不是真正的存疑而问,表达的只是作者一种愉悦的心情与一种美好的感受,或者说是一种情趣,只是对小鸟“咂咂嘴”的一种兴致所致的猜测。所以,它虽然用了表示反问语气的“难道”一词,但并不应该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反问句。

  当然,这只是从句子的表意功能上分析所得出结论。在说服力上还是很有限的。作为一句从教近20年的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时,是不能光凭感觉的。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行。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一些现代汉语书籍中,我发现有一种“猜测疑问句”(有资料称之为“猜度问句”或者“猜度疑问句”)。采用这种句子时,说话人对事情已经有初步看法,但还不能十分肯定。感觉《珍珠鸟》一文中的“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更适合这种情况,即作者对珍珠鸟咂嘴的原因并不能断定,而是倾向于它是在“做梦”。

  为了证明我的看法,我又查阅了吕叔湘老先生的一些著作,也找到了一些可以作为相关的佐证的材料。对于这个句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是因为“难道”一词既可用于反问句,又可用于测度疑问句。“难道”这个语气副词用于测度疑问句,是早经吕叔湘先生认定的。吕先生在《文言虚词》中解释“岂”字时说:“岂:(1)难道,表反诘;(2)难道,表测度性疑问。”可为什么这个义项没有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和吕老先生的其他著作中呢?也许是专家们对于它的争议所致吧?

  有些时候自己也常常感到困惑: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有关知识性方面的教学,必须得找到所谓的证据。当然,这也是我所认可的。可证据毕竟是人研究与探索出来的,如果在研究出来之前,我们又去**证据呢?古人尚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难道我们现在就只能以书本为标准吗?那不成了以本本为依据,以书籍为准绳的教条主义了吗?况且,现在的汉语知识也确实存在着大量有争议的地方,那我们又能以什么为依据呢
佚名
2024-12-22 14:12: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