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宋朝的继嗣堂是怎么一回事啊?七宗五姓就是继嗣堂吗?

继嗣堂是小说《步步生莲》虚构的一个组织,但是七宗五姓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在唐末也消亡殆尽了。

《步步生莲》原文中曾写到“从‘继嗣堂’成立之初,他们就切断了与七宗五姓的关系,完全隐藏于民间,于七宗五姓之外另行展出一股势力来。足足两百多年,他们与七宗五姓完全没有联系。”

七宗五姓:

汉隋时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

即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宗族。

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时,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仅没有暗淡;相反,却再次奇异地辉煌起来——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光返照”。

扩展资料

七宗五姓:

1、李氏:李氏分为两大支。

(1)陇西李氏

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

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

(2)赵郡李氏

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郡治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2、崔氏:

崔姓在历史上源于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

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

3、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4、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5、王氏

在中华百家姓中,王姓拥有最多的郡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姓家族的超强繁荣。

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她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

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

七宗五姓的消亡:

华北门阀,在经过了长期的门第观念影响下,民间仍存有“门当户对”这种不同门第,不互相通婚的风气。

例如《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种风气一直持续整个唐朝,到了黄巢之乱才因破坏而快速消灭。

但随着僖宗时代的开始,黄巢暴起,广明离乱,以至公元905年的“白马之变”,收拾残唐的朱温,将崔远、裴枢、独孤损等高门朝臣一起投入滚滚黄河,一个时代也就随着远去的流水而真的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五姓七家:中国最后的贵族-凤凰网

佚名
2024-06-27 12:44: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27 23:44:15

    2018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取名杨继嗣,这名有几分?

    幸好孩子还没出生、此名不能用、继字能使人运气不通、办事效率低、阻力大!一生成就低!共计总画数为凶!按一般定论人的终时是凶险止息!

  • 佚名
    2024-06-27 21:21:47

    父嗣陶时为万全教谕,这里的嗣陶是什么意思

    嗣陶就是元翰的父亲,己卯年(光绪5年1879)在张家口当学官,死于任所。元翰奔赴恸哭,几不能胜。居丧三年,悉用古礼。这很好懂。至于“嗣陶”这两个字,不过是个名字...

  • 佚名
    2024-06-27 08:01:01

    知道在武汉长春观建立祠堂,是怎么回事吗?

    他们有个都市祠堂项目,咱们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来在这里设立家族祠堂的。

  • 佚名
    2024-06-27 04:23:49

    嗣字取名吉吗?

    别太欺负人了就可以,我感觉是,但是也没必要说他那个啥。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宋朝的一个组织,继嗣堂

    继嗣堂只有小说《步步生莲》里有 不见任何正史野史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宋仁宗赵祯的儿子是谁?宋仁宗死后是谁继位的?

    宋仁宗的此举惹急了一个大臣,他就是知谏院范镇。范镇是干什么的呢?按宋制,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其长官称为知谏院。所以,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成都温氏宗亲八代同堂是怎么回事?

    在3月26日,四川省温氏宗亲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温氏馀庆祠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大会。据了解,此次有1500余位温氏族内宗亲前来参与祭拜,不少亲属甚至驱车数百公里前来尽...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舞弥最后说终于变回原来的切嗣是什么意思 切嗣原来什么样为什么变

    嘛就是切嗣粑粑以前完全是一个杀手状态但是有了夫人...其实切嗣粑粑还是很在意夫人的只是不太明显,会担心顾虑她的,夫人不行了切嗣papa就生气了认真了。我是这么理...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宋朝白虎堂是什么?

    其实宋朝是没有白虎堂的。这只是《水浒传》里编写的一个地方。白虎堂为古代军机重地,相当于现代的军备司令部。白虎堂是军事重地,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携带武器进入,林冲...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陈氏继铭公嗣始建于何时?求答。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