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港口叫什么名字
尊敬的用户您好!欢迎使用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一、哈尔滨港
哈尔滨港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滨北铁路桥以西南岸约500米处,港区水域水流平缓,江岸为泥沙质、坡形,是一天然良港。(一)建制
哈尔滨早期的码头始建于1898年。当时,中东铁路开工铺设后,其筑路器材由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经水路运至哈尔滨,船舶码关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道里区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滨州铁路桥附近。这是早期形成的哈尔滨港区。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沙俄为了从中国掠取更多的资源,在哈尔滨港区的八区码头修筑一些与铁路干线相通的支线,还在码头区附近设有储存物资的货场和仓库,货物转运十分方便。当时,比较重要的码头有八区码头、中央大街码头、头道街码头、十二道街码头、三棵树码头。码头区内的船舶几乎都为中东铁路所有,水上运输业务也归中东铁路船舶部管理。1906年,随着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相继兴起,哈尔滨码头区才逐渐由中国人管理。盛极一时的戊通航业公司船舶,先以道里区江沿为码头,后因泥沙堆积,码头迁至道外十二道街。松黑两江邮船局也在道外三道街修筑码头。从此,道外码头区日益兴盛。随着沙俄对黑龙江腹地资源掠夺的加剧和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运输的中转港。并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形成分段“自治”的局面。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码头,归东北航务局所属;十八道街划归其他航商所属。东北航务局所属的几个码头情况如下:
八区码头:从滨洲线铁桥起至道外头道街,总称八区码头。岸线为562延长米。该码头包括船坞1处,水域面积48874平方米。坞内后方接连市区,设有铁路专用线和八区粮库。船运进口的粮谷大部在此码头卸船,其中有部份粮谷加工后供应哈尔滨市民,其余大部则由铁路转运各地。1950年以后,由于该船坞淤塞,大部进口粮谷移至道外七道街及三棵树码头卸船。至1960年,根据市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已将该码头废弃。头道街码头:从头道街起至下游七道街间,计326延长米,是清末民初东北航务局、松黑两江邮船局客货运的主要码头。现在此间已不停靠船只,只有头道街,辟为舢板船渡江码头。七道街码头:这个码头当时归东北航务局及江防舰队司令部共同使用,主要停靠航政船只及舰艇。东北沦陷时期,已将该码头改为客货运码头。1960年以后,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该码头只作客运码头,大宗货运全部移往三棵树码头装卸。十二道街码头:由十二道街起至十八道街383米处,原为木材、薪材、煤炭码头。新中国建立后,划归民船码头。三棵树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滨北线铁桥上游约1公里处,岸线约500延长米。东北沦陷时期,在后方场地铺设铁路专用线两条,每年约有20万吨木材和15万吨粮食在此码头中转运往各地,是松花江木材、粮食、煤炭最大的中转港。1955年3月29日,航运管理局决定在原来三棵树码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哈尔滨港务局,作为水陆货物装卸中转的直属国营企业。哈尔滨港务局成立以后,机构体制曾多次变动。1957年2月28日,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哈尔滨港务局为县团级单位,并设置8科1室,管理全港的生产经营、港区建设和职工生活等。1958年因精简机构,撤销港务局编制,改为三棵树作业区。1960年5月30日,哈尔滨港划归哈尔滨市,但港口业务仍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期间,哈尔滨港的机构名称几经变动,至1975年又恢复了1957年时期哈尔滨港务局的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哈尔滨港务局的机构又作了新的调整,
1985年哈尔滨港务局党群部门组织机构设:党委、党委办公室(含武装部)、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会(含退休办)、团委。1985年全港有国营职工21**名,是黑龙江航运系统职工最多的一个企业。(二)设施
哈尔滨港在中东铁路修建前,码头处于自然状态。1903年以后,随着水路客货运输的增多,中东铁路局开始在哈尔滨码头区沿岸建筑简易的码头仓库。由于码头区沿岸地势低洼,每到洪水来临就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中东铁路局从1908年起,用两年时间在码头区东起傅家甸的八区,西止游艇俱乐部(今江上俱乐部),修筑块石护岸2000多延长米。当时,哈尔滨港的仓库及货物,大部分都集中在八区。八区仓库及货物又分为中东铁路所有和个、商会及中国官方所有。向中东铁路租借地号建造仓库货场的商会和个人有60多家,租地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建筑仓库3万多平方米。在八区码头有铁路专用线通过,长度约9000米。另有几条环形铁路直通八区中东铁路材料仓库,装卸货物方便。傅家甸江岸只有人行道,没有沿江车行道。通往江岸的街道只有头道街及十八道街。1918年以后,傅家甸码头逐步修筑了护岸,由头道街至十八道街江岸,其长度为1608延长米,由花岗岩石砌筑。为了方便客运及货物的装卸,该码头设有简易的木制斜坡道。傅家甸下游的岸边还有木材码头,但没有护岸设施。1926年,中国**收回松花江和界江航权,于8月31日又收回中东铁路建造的码头及设备,由中国航运部门统一管理。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满铁”接管了哈尔滨八区、道里和傅家甸3个码头。为了与拉滨线铁路连接,1935年扩建了三棵树码头,成为水陆联运的枢纽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哈尔滨港以三棵树为重点建设码头,设施逐年增加,机械化比重不断提高,逐步消除挑、抬、扛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黑龙江航运中成为最大的水路中转港。全港拥有陆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31万平方米,占29.5%;生活区74万平方米,占70.5%。有挖人式坞池两个,1962年后,西坞由于利用率低,逐渐淤塞,后废止。生产区货场面积12.4万平方米。其中:粮杂区1万平方米(有960平方米仓库1座);木材区9万平方米;煤区2.4万平方米。货场最大容量为9万吨。三棵树码头岸线总长4077延长米。其中:人工筑岸2777延长米(包括日伪建造的钢板桩直立式码头518延长米,干砌石护岸1834延长米)。自然岸线1300延长米。全港有铁路专用线6条,全长4764米。其中:属于港口所有的4条,长2409米;港口租用铁路局的2条。长2355米,与铁路干线直接联通。哈尔滨港务局只管理本港区装卸。在市区松花江沿岸20公里的范围内,其它单位也修筑了一些码头和设施,如停靠地方航运木帆船及小型机动船舶的正阳河码头,岸线长约500延长米,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后来由水利局填平了正阳河船坞,在小九站另设地方航运客运码头,岸线长1000延长米。由此至道外五道街的松花江右岸,除道里中央大街街口和道外五道街街口(1980年迁至七道街街口)分设两个轮渡码头外,皆划为游览区。七道街口设有船厂轮渡码头和港监救助等船舶停泊码头,九道街至巨兴街为哈尔滨航运(客运)站。这个客运站,是黑龙江水系最大的客运码头,承担着哈尔滨至清河、沙河子、佳木斯,哈尔滨至北涝洲、肇源、三家子、长春岭的旅客运输任务。设有总面积为873平方主候船室1座,码头总长约300延长米。1977年以后,哈尔滨客运站由松花江航运局管理。道外巨兴街以下1000延长米岸线,为待航的客货轮、拖轮、驳船、航道工程船舶及社会船舶停靠处。十九道街以下至造纸厂为市航运公司货运码头,岸线长400米。皮革厂以下为哈尔滨港区,可同时停泊千吨级驳船11艘。港区东侧为货主所有的石油专业码头,岸线长200米,设有铁质轻型框架式栈桥和轻型可移动式输油管。1985年,哈尔滨港货运区已有9个泊位。其中木材位3个、粮食泊位1个、煤炭泊位1个、杂货(包括件杂货和散货)泊位4个。装卸机械总共85台,其中汽车吊14台、履带吊7台、轮胎吊9台、塔吊2台、卸船机2台、门机8台、皮带机4台、单斗机15台、叉车4台、木材装载机2台、牵引车10台、推土机3台、卸煤机2台、固定吊3台。为方便船队出入港编解队作业,在距作业区下方约1.4公里处设下游船队锚泊地,另在道外十四道街至十八道街的江面上设上游船队锚泊地,由专用港作船运行于锚地和码头之间。1985年在阿什河口投资400万元,建筑煤炭砂石专用码头,扩大了港区的泊位,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三)生产
哈尔滨港口生产主要是货场吞吐的装卸活动。沙俄利用《**》取得修建中东铁路权以后,组织庞大船队,从伯力装运筑路器材直达哈尔滨港。据统计,在1898年至1902年中,运往哈尔滨的铁路器材达65万吨。至1908年至1923年16年中运出木材、煤炭、粮食等物资,计168.9万吨,平均年水运量在10万吨以上。黑龙江民族航运兴起以后,哈尔滨码头成为松花江沿岸的第一大港,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多。哈尔滨港区5年进口粮食150多万吨,平均每年3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及豆饼。据统计,1928年由松花江各地输入哈尔滨的大宗货物共达682880吨,其中粮食472800吨,占**.2%。这表明当时哈尔滨港的装卸是以粮食为大宗的。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是北满货物集散中心,据统计,哈尔滨港每年装卸货物约90万吨,运送旅客达60万人左右。从进口的大宗货物来看,煤炭居首位,粮食退居第二位。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物资主要是煤炭和粮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哈尔滨港的生产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恢复时期,港口年吞吐量达341929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港口生产稳步发展,平均年吞吐量达609**4吨,比恢复时期提高近1倍。三年调整时期,港口生产仍稳步增长,到1966年,港口吞吐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突破100万吨大关。“**”的10年给哈尔滨的生产带来严重破坏,平均年吞吐量仅有60万吨左右,倒退到“一五”时期的水平,累计亏损额达到68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港口生产结束了10年徘徊、连年亏损的局面。1978年港口吞吐量达113.4万吨。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并扭转了亏损局面。1979年哈尔滨港试行了木材、粮谷的水陆联运。1979年9月至10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两次原木成组装卸。试运1789吨,基本取得成功。1980年9月15日至20日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第二次原木组装卸车,试运385吨,又一次获得了成功。为了搞活经济,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哈尔滨港务局于1979年冬开始实行库场对外开放,多收入8.2万元。1983年哈尔滨港务局实行了以承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全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始对西坞(原海军船坞)散货码头及木材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又修建了阿什河码头,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自1983年起,哈尔滨港的生产连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吞吐量为150多万吨,利润首次突破100万元。1984年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吞吐量达到199万多吨,创利润255万多元,利润比1983年翻了一番。1985年吞吐量又突破200万吨,利润达到268万元,是1979年的20倍,并第一次为国家上缴利利税超百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尔滨港吞吐量中,矿建材料已占首位,达80万吨以上;其次是煤炭和木材,各为50多万吨。而且输入的物资为输出物资的5倍,这说明松花江上水的货载大大超过下水。哈尔滨港作为水陆枢纽港,起到了集散和中转的重要作用。二、佳木斯港
(一)建制
佳木斯港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佳木斯市,居三江平原的西部,是居黑龙江水系第二位的水陆码头。通过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密如蛛网的公路与铁路,使广大腹地相连接,担负着三江平源22个国营农场、15个市县的货物中转任务。大宗货物的主要流向是:将粮食、木材运人佳木斯港,转向全国各地;同时把煤炭、化肥、石油等生产、生活物资运往沿江各地,起到支边支农和繁荣边疆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东北主要海港—大连港进行联运。佳木斯港对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12年,佳木斯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集镇,隶属于桦川县。1919年,才正式**头,那时吞吐量很少。自然码头上有粮栈、仓库及客店,市街距江岸1.5里,周围是开阔的沃野。随着土地的开垦与移民的增加,加上鹤岗煤矿的开采,使佳木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港口的繁荣。当时佳木斯城内有粮食加工业70家。每家在码头均设有粮场,因而粮食和煤炭的装卸运输成为佳木斯码头的主要任务。东北沦陷后,1933年由“满铁”强行接管了佳木斯码头并设立了海关。哈尔滨—佳木斯和图们—佳木斯线铁路(即图佳线)通车,使佳木斯成为水陆交通中心点之一。佳木斯又是佳虎线(佳木斯—虎林)、佳黑线(佳木斯—黑河)国境河川客船的始发港和终点港。三江省的建立又使佳木斯成为三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港口、航运日趋兴旺。1945年日本投降后,佳木斯成为合江省省会所在地。在人民**领导下,佳木斯港开始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55年3月,正式成立了佳木斯港务局,管辖佳木斯、富锦、绥滨、桦川、依兰...
哈尔滨港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滨北铁路桥以西南岸约500米处,港区水域水流平缓,江岸为泥沙质、坡形,是一天然良港。(一)建制
哈尔滨早期的码头始建于1898年。当时,中东铁路开工铺设后,其筑路器材由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经水路运至哈尔滨,船舶码关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道里区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滨州铁路桥附近。这是早期形成的哈尔滨港区。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沙俄为了从中国掠取更多的资源,在哈尔滨港区的八区码头修筑一些与铁路干线相通的支线,还在码头区附近设有储存物资的货场和仓库,货物转运十分方便。当时,比较重要的码头有八区码头、中央大街码头、头道街码头、十二道街码头、三棵树码头。码头区内的船舶几乎都为中东铁路所有,水上运输业务也归中东铁路船舶部管理。1906年,随着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相继兴起,哈尔滨码头区才逐渐由中国人管理。盛极一时的戊通航业公司船舶,先以道里区江沿为码头,后因泥沙堆积,码头迁至道外十二道街。松黑两江邮船局也在道外三道街修筑码头。从此,道外码头区日益兴盛。随着沙俄对黑龙江腹地资源掠夺的加剧和黑龙江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哈尔滨港逐渐成为船舶始发的中心港及水陆运输的中转港。并开始出现了以船种、客货、企业为分类的专用码头,形成分段“自治”的局面。八区、头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三棵树码头,归东北航务局所属;十八道街划归其他航商所属。东北航务局所属的几个码头情况如下:
八区码头:从滨洲线铁桥起至道外头道街,总称八区码头。岸线为562延长米。该码头包括船坞1处,水域面积48874平方米。坞内后方接连市区,设有铁路专用线和八区粮库。船运进口的粮谷大部在此码头卸船,其中有部份粮谷加工后供应哈尔滨市民,其余大部则由铁路转运各地。1950年以后,由于该船坞淤塞,大部进口粮谷移至道外七道街及三棵树码头卸船。至1960年,根据市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已将该码头废弃。头道街码头:从头道街起至下游七道街间,计326延长米,是清末民初东北航务局、松黑两江邮船局客货运的主要码头。现在此间已不停靠船只,只有头道街,辟为舢板船渡江码头。七道街码头:这个码头当时归东北航务局及江防舰队司令部共同使用,主要停靠航政船只及舰艇。东北沦陷时期,已将该码头改为客货运码头。1960年以后,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该码头只作客运码头,大宗货运全部移往三棵树码头装卸。十二道街码头:由十二道街起至十八道街383米处,原为木材、薪材、煤炭码头。新中国建立后,划归民船码头。三棵树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滨北线铁桥上游约1公里处,岸线约500延长米。东北沦陷时期,在后方场地铺设铁路专用线两条,每年约有20万吨木材和15万吨粮食在此码头中转运往各地,是松花江木材、粮食、煤炭最大的中转港。1955年3月29日,航运管理局决定在原来三棵树码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哈尔滨港务局,作为水陆货物装卸中转的直属国营企业。哈尔滨港务局成立以后,机构体制曾多次变动。1957年2月28日,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哈尔滨港务局为县团级单位,并设置8科1室,管理全港的生产经营、港区建设和职工生活等。1958年因精简机构,撤销港务局编制,改为三棵树作业区。1960年5月30日,哈尔滨港划归哈尔滨市,但港口业务仍由黑龙江航运管理局领导。“**”期间,哈尔滨港的机构名称几经变动,至1975年又恢复了1957年时期哈尔滨港务局的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哈尔滨港务局的机构又作了新的调整,
1985年哈尔滨港务局党群部门组织机构设:党委、党委办公室(含武装部)、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会(含退休办)、团委。1985年全港有国营职工21**名,是黑龙江航运系统职工最多的一个企业。(二)设施
哈尔滨港在中东铁路修建前,码头处于自然状态。1903年以后,随着水路客货运输的增多,中东铁路局开始在哈尔滨码头区沿岸建筑简易的码头仓库。由于码头区沿岸地势低洼,每到洪水来临就有被淹没的危险,因此,中东铁路局从1908年起,用两年时间在码头区东起傅家甸的八区,西止游艇俱乐部(今江上俱乐部),修筑块石护岸2000多延长米。当时,哈尔滨港的仓库及货物,大部分都集中在八区。八区仓库及货物又分为中东铁路所有和个、商会及中国官方所有。向中东铁路租借地号建造仓库货场的商会和个人有60多家,租地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建筑仓库3万多平方米。在八区码头有铁路专用线通过,长度约9000米。另有几条环形铁路直通八区中东铁路材料仓库,装卸货物方便。傅家甸江岸只有人行道,没有沿江车行道。通往江岸的街道只有头道街及十八道街。1918年以后,傅家甸码头逐步修筑了护岸,由头道街至十八道街江岸,其长度为1608延长米,由花岗岩石砌筑。为了方便客运及货物的装卸,该码头设有简易的木制斜坡道。傅家甸下游的岸边还有木材码头,但没有护岸设施。1926年,中国**收回松花江和界江航权,于8月31日又收回中东铁路建造的码头及设备,由中国航运部门统一管理。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满铁”接管了哈尔滨八区、道里和傅家甸3个码头。为了与拉滨线铁路连接,1935年扩建了三棵树码头,成为水陆联运的枢纽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哈尔滨港以三棵树为重点建设码头,设施逐年增加,机械化比重不断提高,逐步消除挑、抬、扛繁重的体力劳动,在黑龙江航运中成为最大的水路中转港。全港拥有陆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31万平方米,占29.5%;生活区74万平方米,占70.5%。有挖人式坞池两个,1962年后,西坞由于利用率低,逐渐淤塞,后废止。生产区货场面积12.4万平方米。其中:粮杂区1万平方米(有960平方米仓库1座);木材区9万平方米;煤区2.4万平方米。货场最大容量为9万吨。三棵树码头岸线总长4077延长米。其中:人工筑岸2777延长米(包括日伪建造的钢板桩直立式码头518延长米,干砌石护岸1834延长米)。自然岸线1300延长米。全港有铁路专用线6条,全长4764米。其中:属于港口所有的4条,长2409米;港口租用铁路局的2条。长2355米,与铁路干线直接联通。哈尔滨港务局只管理本港区装卸。在市区松花江沿岸20公里的范围内,其它单位也修筑了一些码头和设施,如停靠地方航运木帆船及小型机动船舶的正阳河码头,岸线长约500延长米,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后来由水利局填平了正阳河船坞,在小九站另设地方航运客运码头,岸线长1000延长米。由此至道外五道街的松花江右岸,除道里中央大街街口和道外五道街街口(1980年迁至七道街街口)分设两个轮渡码头外,皆划为游览区。七道街口设有船厂轮渡码头和港监救助等船舶停泊码头,九道街至巨兴街为哈尔滨航运(客运)站。这个客运站,是黑龙江水系最大的客运码头,承担着哈尔滨至清河、沙河子、佳木斯,哈尔滨至北涝洲、肇源、三家子、长春岭的旅客运输任务。设有总面积为873平方主候船室1座,码头总长约300延长米。1977年以后,哈尔滨客运站由松花江航运局管理。道外巨兴街以下1000延长米岸线,为待航的客货轮、拖轮、驳船、航道工程船舶及社会船舶停靠处。十九道街以下至造纸厂为市航运公司货运码头,岸线长400米。皮革厂以下为哈尔滨港区,可同时停泊千吨级驳船11艘。港区东侧为货主所有的石油专业码头,岸线长200米,设有铁质轻型框架式栈桥和轻型可移动式输油管。1985年,哈尔滨港货运区已有9个泊位。其中木材位3个、粮食泊位1个、煤炭泊位1个、杂货(包括件杂货和散货)泊位4个。装卸机械总共85台,其中汽车吊14台、履带吊7台、轮胎吊9台、塔吊2台、卸船机2台、门机8台、皮带机4台、单斗机15台、叉车4台、木材装载机2台、牵引车10台、推土机3台、卸煤机2台、固定吊3台。为方便船队出入港编解队作业,在距作业区下方约1.4公里处设下游船队锚泊地,另在道外十四道街至十八道街的江面上设上游船队锚泊地,由专用港作船运行于锚地和码头之间。1985年在阿什河口投资400万元,建筑煤炭砂石专用码头,扩大了港区的泊位,提高了港口吞吐能力。(三)生产
哈尔滨港口生产主要是货场吞吐的装卸活动。沙俄利用《**》取得修建中东铁路权以后,组织庞大船队,从伯力装运筑路器材直达哈尔滨港。据统计,在1898年至1902年中,运往哈尔滨的铁路器材达65万吨。至1908年至1923年16年中运出木材、煤炭、粮食等物资,计168.9万吨,平均年水运量在10万吨以上。黑龙江民族航运兴起以后,哈尔滨码头成为松花江沿岸的第一大港,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多。哈尔滨港区5年进口粮食150多万吨,平均每年3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大豆及豆饼。据统计,1928年由松花江各地输入哈尔滨的大宗货物共达682880吨,其中粮食472800吨,占**.2%。这表明当时哈尔滨港的装卸是以粮食为大宗的。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是北满货物集散中心,据统计,哈尔滨港每年装卸货物约90万吨,运送旅客达60万人左右。从进口的大宗货物来看,煤炭居首位,粮食退居第二位。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物资主要是煤炭和粮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哈尔滨港的生产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恢复时期,港口年吞吐量达341929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港口生产稳步发展,平均年吞吐量达609**4吨,比恢复时期提高近1倍。三年调整时期,港口生产仍稳步增长,到1966年,港口吞吐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突破100万吨大关。“**”的10年给哈尔滨的生产带来严重破坏,平均年吞吐量仅有60万吨左右,倒退到“一五”时期的水平,累计亏损额达到68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港口生产结束了10年徘徊、连年亏损的局面。1978年港口吞吐量达113.4万吨。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并扭转了亏损局面。1979年哈尔滨港试行了木材、粮谷的水陆联运。1979年9月至10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两次原木成组装卸。试运1789吨,基本取得成功。1980年9月15日至20日又在哈尔滨—大连—上海之间进行了第二次原木组装卸车,试运385吨,又一次获得了成功。为了搞活经济,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哈尔滨港务局于1979年冬开始实行库场对外开放,多收入8.2万元。1983年哈尔滨港务局实行了以承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全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始对西坞(原海军船坞)散货码头及木材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又修建了阿什河码头,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自1983年起,哈尔滨港的生产连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83年吞吐量为150多万吨,利润首次突破100万元。1984年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吞吐量达到199万多吨,创利润255万多元,利润比1983年翻了一番。1985年吞吐量又突破200万吨,利润达到268万元,是1979年的20倍,并第一次为国家上缴利利税超百万元,为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尔滨港吞吐量中,矿建材料已占首位,达80万吨以上;其次是煤炭和木材,各为50多万吨。而且输入的物资为输出物资的5倍,这说明松花江上水的货载大大超过下水。哈尔滨港作为水陆枢纽港,起到了集散和中转的重要作用。二、佳木斯港
(一)建制
佳木斯港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的佳木斯市,居三江平原的西部,是居黑龙江水系第二位的水陆码头。通过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密如蛛网的公路与铁路,使广大腹地相连接,担负着三江平源22个国营农场、15个市县的货物中转任务。大宗货物的主要流向是:将粮食、木材运人佳木斯港,转向全国各地;同时把煤炭、化肥、石油等生产、生活物资运往沿江各地,起到支边支农和繁荣边疆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东北主要海港—大连港进行联运。佳木斯港对黑龙江航运事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12年,佳木斯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集镇,隶属于桦川县。1919年,才正式**头,那时吞吐量很少。自然码头上有粮栈、仓库及客店,市街距江岸1.5里,周围是开阔的沃野。随着土地的开垦与移民的增加,加上鹤岗煤矿的开采,使佳木斯得到迅速发展,并促进了港口的繁荣。当时佳木斯城内有粮食加工业70家。每家在码头均设有粮场,因而粮食和煤炭的装卸运输成为佳木斯码头的主要任务。东北沦陷后,1933年由“满铁”强行接管了佳木斯码头并设立了海关。哈尔滨—佳木斯和图们—佳木斯线铁路(即图佳线)通车,使佳木斯成为水陆交通中心点之一。佳木斯又是佳虎线(佳木斯—虎林)、佳黑线(佳木斯—黑河)国境河川客船的始发港和终点港。三江省的建立又使佳木斯成为三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港口、航运日趋兴旺。1945年日本投降后,佳木斯成为合江省省会所在地。在人民**领导下,佳木斯港开始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55年3月,正式成立了佳木斯港务局,管辖佳木斯、富锦、绥滨、桦川、依兰...
佚名
2024-11-16 01:40:36
类似问题(10)
-
佚名2024-11-16 06:24:04
问黑龙江大庆市有几个区,都叫什么名字
答截止至2019年2月28日大庆市共有5个区。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1、萨尔图区萨尔图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市辖区,萨尔图,蒙语意为“月亮...
-
佚名2024-11-16 20:11:09
问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的电信手机店叫什么名字
答尊敬的电信用户,您好!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根据您的描述:您可以拨打10000号人工服务详细的咨询一下您的这方面问题。四川电信宽带服务包含四川电信宽带套餐,中...
-
佚名2024-11-16 00:15:31
问黑龙江大庆市有几个区,都叫什么名字?
答感谢邀请!大庆市下辖5个区,3个县,1个自治县,分别是: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其中还有一个开...
-
佚名2024-11-16 02:40:05
问黑龙江省龙江县名字叫刘洪成的有多少
答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这个在百度上是查询不到,建议您试试在被寻找人所在地贴吧发布个贴子缩小范围查查看。
-
佚名2024-11-16 04:11:58
问黑龙江以前叫什么江?
答阿穆尔河 古代也叫黑水、弱水 传说以前也叫白龙江
-
佚名2024-11-16 10:02:36
问黑龙江省会向俄罗斯。买港口吗?
答应该不会的,这都是要国家出面的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云南为什么叫“云南”?而不对应黑龙江叫“怒江”?“澜沧江”?
答有故事滴。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黑龙江省省会叫什么名字啊?
答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右岸,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黑龙江为什么叫黑龙江?
答1、 因为黑龙江省边境北面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2、1671年,清朝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
-
佚名2024-11-16 08:00:00
问龙口人叫做黑老婆的鱼是什么鱼
答黑头鱼。鮶鱼,又名黑寨、黑鱼、黑头、黑石鲈、黑老婆,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石斑类鱼种
风水
起名
网名
- 1 带诡异的网名
- 2 带小青春网名
- 3 网名养猪的仙女符号
- 4 关于吃货的快手网名
- 5 女生qq网名名字大全霸气带符号繁体字
- 6 根据手机号查美团昵称
- 7 好乐普电话手表设备昵称怎么填
- 8 冷漠昵称简短
- 9 微信发给朋友带昵称
- 10 给讨厌的人取什么昵称
说说
- 1 qq个性签名可爱女生
- 2 明白了个性签名
- 3 再见说说
- 4 最新心情说说
- 5 QQ说说怎样才能感动他
- 6 动什么别动感情说说
- 7 有的给我发表了说说
- 8 喜欢一个人想忘记的说说
- 9 女生霸气说说短句分手
- 10 假期余额不足创意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