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齐桓公姓姜,但又是吕氏,又叫吕小白而不是姜小白啊?

因为姜是姓,吕是氏。姓氏最早是分开的,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周朝时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姜太公自然姓姜,但由于其先祖曾被封在吕,所以他又以吕为氏,被称之吕尚。因此齐桓公姓姜,吕氏 ,通常又被称为吕小白。

在先秦时期,姓、氏却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两者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古人有所谓“三代之上,姓氏有别”之说,就是由此得出的结论。

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由于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只能出自想象的祖先——往往是半人半神的人物;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晚近,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例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扩展资料: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周代,姓氏制度已相当严密,成为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使用的称号,没有名字的平民百姓,人们统一以其职业称呼,如庖丁是对姓丁的厨子的称呼、优孟是指姓孟的俳优等。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秦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并渐渐合二为一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更将姓氏混同成一个概念。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史记甚至出现了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其实孔子原本姓子,孔是他的“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姓氏最早不是一回事: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姓氏浅淡

佚名
2024-12-23 12:01:5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