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的历史故事

吴 周 氏:
  (1868—1910),清泾阳县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人,女,地方财阀。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时出嫁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  其婆家祖先,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后历各朝,子孙繁衍,至清初兴盛发达起来。其时吴氏兄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称五大院,以东院最为兴旺。吴周氏婆家的曾祖父吴恒德即是东院人。及至祖父吴萼轩(字汝英),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获利,用银子捐得“诰授武德骑尉卫守府”的官衔。公公尉文(字汉章)时,一方面续用银子捐官,先后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另一方面凭借办理淮盐盐务(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掌握数百盐引(即朝廷发给的盐业专卖执照)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盐商。光绪丙子年(1876)尉文去世,吴家商业开始衰败。吴周氏来吴家接管家事后,“垂帘听政”,精明用人,勤于算计,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使吴家商业又迅速走向繁荣兴旺。吴家原有产业如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淮盐经营继续得以维持,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很多商号,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势力逐渐扩张,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形容其实力雄厚。吴周氏凭借庞大资本和官商势力,垄断居奇,巧取豪夺,在生意兴隆时期(1890—1900)聚集了大量财富。她在安吴堡内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华住宅,厅堂陈设都是当时极品,日常起居也极为富贵奢华,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随着财产不断增加,吴周氏谋求取得政治地位。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趁机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吴周氏为显示荣耀,大肆铺张,上演大戏三天三夜。此时她跻身皇帝国戚,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吴周氏亦曾为赈济灾民、修建文庙等公益事业捐助大笔银两。守寡20余年,运用聚财博名的精明手段,使吴家成为关中著名的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间视为“活财神”。终年42岁。

佚名
2024-06-27 15:40: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27 14:42:17

    革命烈士的名字以及故事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 佚名
    2024-06-27 23:39:09

    吴裕泰的历史故事

    论起吴氏家族做起茶叶生意,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即吴裕泰现址)就是吴裕泰乃至整个吴氏企业的发祥地,是毫无争议的。据说这里原来是个破败的豪门府第的大门。就在...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的导游词450字作文

    我语文成绩十分不理想,总考全班倒数,妈妈一气之下给我找了一个语文老师。老师课讲得十分精彩,我已经慢慢的喜欢上语文了。现在讲到了作文,我学会了AB式怎么写:A状态...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最短的历史故事!~~~~~~~~~~~~~~~~~

    1.萧何月下追韩信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投奔刘备却未被重用,于是想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2.刘罗锅智告和珅刘罗锅上朝时将朝服反穿,暗喻和珅只将御道仅仅翻了...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革命故事梗概(一百字左右)快........................................

    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度过了28年,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梗概革命故事20字左右

    你好!《红岩》中的江雪琴,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最后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祝你生活愉快!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宝墨园的历史故事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文殊院的历史故事

    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诸朝,过去称为信相院、信相寺,直至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之后,才更名为文殊院。大约在康熙二十年(168...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天坛的历史故事

    天坛居诸坛之首,是一座典型坛庙,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两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三孟"祭祀,即孟...

  • 佚名
    2024-06-27 08:00:00

    凉面的历史故事

    凉面又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传说最早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未入宫之前,由于武则天与情人吃面时烫伤了舌头,于是两人便研究出凉面的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