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小军鼓的历史沿革

属于膜鸣乐器的蒙皮鼓,其起源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圣人制鼓说、《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鼓、控、揭、埙、篪,此六者,德之音也。”伊耆氏之鼓。《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黄帝制鼓说。《山海经.大荒乐经》 :“乐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黄帝内经》亦云:“黄帝伐 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U2463神农制鼓说。明朝罗欣《物原.乐原》 云:“神农作鼓。”
伊耆氏所制的土鼓,是以陶土为框以革为两面,用草扎成的鼓槌敲击。考古发现,在山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件蒙鳄鱼皮的鼍鼓,鼓腔是用树干挖成,距今有四千多年,为夏代遗物。另外还在青海、甘肃等地方,出土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两端可蒙皮的原始土鼓鼓腔。 到了周代,在《诗经》所记载的二十九种乐器当中,打击乐器就占了二十一种,其中的鼓类包括有贲鼓、县鼓、鼍鼓、鼓等。在大射仪乐队中,还使用了建鼓、羯鼓、应鼓、鼓等打击乐器。
一种铜制的乐器,称之为铜鼓的,流行于春秋时期,它是由当作炊具的铜釜所发展来的。在春秋初期,这些乐器还不是完全的作为发声用的乐器,而是炊具与乐器共存的角色。到了西元前七世纪,才作为专门的乐器使用,这时的形制也较为稳定,并有多姿多彩的图饰在鼓上。铜鼓是作为统治者的一种权力的象征,后来用于战事,也作为祭祀、赏赐及进贡的重器。 钟鼓之乐,一种以编钟与建鼓为主的大型管弦乐队,兴起于西周而盛于春秋战国。最有名的即是湖北隋县的曾侯乙钟鼓乐队。作为控制节奏,而带有指挥地位的建鼓,鼓体庞大木柱贯之。
以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相结合的汉代鼓吹乐,鼓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横吹、骑吹,或是箫鼓,都有鼓的出现。例如排箫与鼓的箫鼓乐队,作为仪仗音乐,巨大的建鼓置放于鼓车上,由两个乐工站在车上敲击。汉代的百戏,其乐队为盛行于汉代的大型钟鼓乐队,以鼓为主,配有箫、笙、筑、瑟、编钟及编磬等乐器,所用的鼓包括建鼓和应鼓。应鼓为应和大鼓之意,为放置于大鼓旁的小鼓,另有一种鼓,在百戏中作为掌控节奏作用者,称为鼓。
可以这样说,鼓最初的形制是以土为鼓腔,用草扎的鼓棒敲击。后发展成烧土为陶以做鼓腔,最后形成了木制鼓腔、铜制鼓和石制鼓。其设置形式亦是逐步演变而成的,最先是随置于地,之后在远古夏王朝时加用了底座以承鼓。在殷商王朝则变为以木柱竖贯之,到周王朝时又形成了用架悬鼓的置架方式。后世还发展成持于手中,挂于胸或腰下,以及背鼓、抬鼓等方式。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造成了大量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传入了中原地区,如羯鼓、腰鼓、答腊鼓、都昙鼓、毛员鼓等等,这些乐器随后盛行于唐,使用于隋唐燕乐中。
当时的少数民族由于过着游牧部落生活,流动性较强,因此鼓的形制多较小,为便于携带,如挂在胸前或横置于马背,或置于地上,乃将鼓腔腰间内缩,以绳索将鼓皮固定,称之为细腰鼓,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凸腹形的大型鼓。 隋唐时期的燕乐,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的音乐,融汇于汉民族音乐之中,开展出新的风格、新的形式的音乐。在隋九部乐与唐十部乐中,出现了节鼓、腰鼓、羯鼓、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齐鼓、担鼓、连鼓、革鼓、桴鼓、同鼓、王鼓、正鼓、和鼓、檐鼓等近二十种的鼓类,不同于汉以前之鼓。
宋代的教坊大乐,为宫廷燕乐中最盛大的合奏形式,使用了二百面的羯鼓、两面大鼓、两座羯鼓,鼓声震天,阵容庞大。而用于祭祀仪式与朝会仪式的雅乐,则多用建鼓、应鼓及鞞鼓。作为军乐或仪仗使用的鼓吹乐,以鼓和吹管乐器为主,人数达数千人。 明清以来,鼓之数量与种类不及唐宋,乃因其时以战曲说唱、民歌小调为主,乐队则以拉弦乐器为中心,出现的鼓异于前期来自西域之腰鼓类,包括有荸齐鼓、板鼓、堂鼓、缸鼓、腰鼓、书鼓、八角鼓等等,作为戏曲、民间音鼓、昆曲、江南丝竹等的伴奏。
在中国远古时代,鼓作为人与神沟通之媒介,也是人与自然间交流之象征物,乃带有神秘之色彩,受到历代的重视。几乎每一朝代均有专职之司鼓人员,如周代有“鼓人”掌管鼓类,汉代有鼓吏,汉唐有鼓吹署,宋设有鼓院、鼓司,明清则设有钟鼓司等等。乃由于鼓之隆隆声同于天上之雷电轰鸣,且具强烈之节奏感,因此鼓乃渗透入各民族之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例如官方之祭祀、宴乐、仪仗、政法与军事中,以及舞蹈、音乐、戏曲、宗教及各种民俗活动与生活行为中,发挥了艺术与实用之功能。

佚名
2024-12-22 12:14: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12-22 18:27:17

    五华县的历史沿革

    五华县。据史书记载:西汉初,赵佗(河北真定人)为龙川县令,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赵佗一次为狩猎率行部到五华山下(即今华城北门外),恰巧高祖派遣汉使陆贾...

  • 佚名
    2024-12-22 13:38:07

    李堡的历史沿革

    李堡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千年古镇,历史源远流长。清有“三贤镇”之称,清末民初为李堡市集。苏中“七战七捷”第四仗即在这里打响。李堡镇在唐朝以前为茫茫大海,唐朝初年...

  • 佚名
    2024-12-22 18:18:08

    冢头镇的历史沿革

    冢头镇始建于汉朝。据传,汉文帝刘恒极孝敬母后薄姬娘娘。薄姬死后,文帝遵照母命将灵柩在此埋葬,并建造看墓院,派军队驻守保护坟墓,朝中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年年都来谒拜...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个园的历史沿革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 ...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惠州的历史沿革

    市境内上古时期已有人类,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博罗葫芦岭、苏屋岗、何屋岗等贝丘遗址,出土石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饰有绳...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煮海的历史沿革

    是谁最先发明、采用海水滩晒制盐呢?正是无棣碣石山附近的盐民。据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灵宝的历史沿革

    灵宝地处黄河中游,属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位居豫秦晋三省交界的枢纽地带。境内的函谷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阳、达长安、连京都、接帝畿的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嘉应州的历史沿革

    《舆地广记》(北宋)载:“梅州春秋为七闽地,战国属越,秦属南海,汉属南越”。南齐时期设置程乡县,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恩平的历史沿革

    恩平最早设县是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始称“思平县”,县治大致在今恩平良西镇恩平铺,辖今恩平全境及阳江、阳春部分地区。南朝时陈国改思平为“齐安”。隋朝立国后,开皇十八...

  • 佚名
    2024-12-22 08:00:00

    华山的历史沿革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有“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