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一副名画的两个部分,这副画的名字是《()》
基本信息
前半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元代画家黄公望(12**-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凝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着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创作与传承过程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几度易手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焚画殉葬
那是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到了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拼接画面。其中,一副画图中恰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画面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把这幅画称为“剩山图”。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因为当年无用和尚曾与黄公望同游富春江,此画曾一度被他所拥有。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临摹版本
其时,除了吴洪裕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外,当时还有另一幅《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说到第二幅《富春山居图》,就不能不提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沈周手里。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问题:画上没有名人题跋。一时的非分想法让沈周冲昏了头,他根本没有想到,像这样的珍宝藏都要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张扬呢?果不其然,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时,就出了事。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了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它又出现了,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这才出现了临终留下焚画殉葬的遗嘱,吴子文火中救画的一幕。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这些都成为《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的真假画卷。《富春山居图》较好的临摹本中沈周所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均流传海外)因属背临,故董其昌认为“其肖似若过半”;邹之麟则是在吴问卿家中对着原图临摹,其形神更能接近原作。此两卷因其时原画尚为完整,故十分宝贵。邹之麟及“虞山画派”王翚的临摹本,现已流传海外。《无用师卷》与《子明卷》
重新装裱后的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1652年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辗转经过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其实,此前弘历已经得到了那一卷《富春山居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后世称之...
前半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仿本
名称:《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摹本》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元代画家黄公望(12**-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凝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着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创作与传承过程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几度易手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焚画殉葬
那是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到了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拼接画面。其中,一副画图中恰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画面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把这幅画称为“剩山图”。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因为当年无用和尚曾与黄公望同游富春江,此画曾一度被他所拥有。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临摹版本
其时,除了吴洪裕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外,当时还有另一幅《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说到第二幅《富春山居图》,就不能不提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沈周手里。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问题:画上没有名人题跋。一时的非分想法让沈周冲昏了头,他根本没有想到,像这样的珍宝藏都要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张扬呢?果不其然,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时,就出了事。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了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它又出现了,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这才出现了临终留下焚画殉葬的遗嘱,吴子文火中救画的一幕。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这些都成为《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的真假画卷。《富春山居图》较好的临摹本中沈周所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均流传海外)因属背临,故董其昌认为“其肖似若过半”;邹之麟则是在吴问卿家中对着原图临摹,其形神更能接近原作。此两卷因其时原画尚为完整,故十分宝贵。邹之麟及“虞山画派”王翚的临摹本,现已流传海外。《无用师卷》与《子明卷》
重新装裱后的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1652年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辗转经过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其实,此前弘历已经得到了那一卷《富春山居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后世称之...
佚名
2024-12-22 13:10:48
类似问题(10)
-
佚名2024-12-22 08:18:48
问关于四川博物院中的作品。谁知道书画馆中,董其昌和唐寅的那两个作品分别叫什么名字啊??
答中国书画精品馆:展示省博物馆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分为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共计113件(套)文物,包括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刘松年的《秋山行旅图》、唐...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是展出明清两代故宫内的陈列品,生活用具,还有满族人服饰,头饰等文物。值得一去。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形容故宫博物院的词语
答形容故宫博物院的词语比较常见的有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庄严威武、气势恢宏、地大物博……不好意思,语文已经还给老师了,只想到这几个词……捂脸遁走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故宫博物院的宣传语,谢谢
答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这两个章里面分别是什么字啊,一副字画上的
答李少银私,随缘轩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故宫博物院导游词,800字
答女士们、先生们:在这里,我将为您们介绍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建筑原则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就是故宫东南的太庙和西南的社稷坛。前...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故宫博物院导游词
答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故宫博物院》 导游词
答百度文库里有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南京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区别
答基本区别:南京博物馆属于市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属于省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比较特别:南京博物院在民国时期属于中央博物院,当时国宝南运有不少文物放在此处,国民党败退台...
-
佚名2024-12-22 08:00:00
问对故宫博物院的主旨的理解
答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风水
起名
网名
- 1 咸字网名
- 2 甜蜜的英语网名女生网名
- 3 箬水沉烟网名
- 4 英雄联盟兄弟昵称
- 5 叫我万岁爷怎么换昵称
- 6 女主微博昵称
- 7 女生闺蜜2人昵称
- 8 喜庆高兴的昵称
- 9 韩信王者荣耀昵称
- 10 有手机号就能知道微信昵称吗
说说
- 1 伤心孤单的个性签名
- 2 张雨婷个性签名大全
- 3 男生qq名字我要个性签名
- 4 qq可爱签名
- 5 关于姥姥的说说
- 6 两个人突然沉默的说说
- 7 游泳池好的说说
- 8 不敢在爱了怕爱遍体鳞伤说说
- 9 现实势利说说
- 10 买房听我说说升值